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师:您好! 我有个问题老公,至少在教育孩子上很有问题.他总是爱说孩子:谁谁的孩子考了多少,谁谁的孩子考了第一,你看你,让我怎么说,说我丫头考倒数?你也给我考个前几名!他每天回到家只要孩子在看电视,也不问作业做完了没有,也不管看了多长时间,只会冲孩子喊:就知道看电视,你都学会了?去看会儿书!孩子没办法,只能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八岁的女儿也确实有点笨,成绩一直不太好.以前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照顾她,现在工作单位离家近了,想多关心她,却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了.孩子现在上二年级,最近老师跟我反映她总是撒谎,可能是自尊心强,也可能是怕我吓唬她,考试的卷子从来不让我看,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她就说我不在家.我为这件事儿很头疼,也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老师指点迷津. 莉莉的妈妈  相似文献   

2.
咱们握握手邓丹莹是这个学期刚参加我们五年级“口才兴趣组”的,接连几次话题她都讲得非常出色。(通常话题经讨论确定后,同学们准备一周,下一周交流)这次讲《假如我是一名……》,她讲的是《假如我是一名老师》,有条有理,声情并茂。我情不自禁走上前说:“来,咱们握握手。”我紧紧握住邓丹莹的手“,今天我要给你打100分!不仅仅因为你讲得好,更因为你一贯的认真!假如你真的成为一位老师,一定会很优秀!”我又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邓丹莹为什么刚参加兴趣组,却能讲得那么好吗?是因为她的口才特别好吗?不,最主要的是她非常认真。对每次确定…  相似文献   

3.
刘超 《中学生天地》2008,(10):38-38
我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上课铃响的时候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的一刹那,然后我老想着最好这堂课永远都不要下课。我总是想着每一次单元测验都能拿到最好的成绩,这样就能引起她的注意。我总是策划着在放学的时候可以跟她偶遇,这样我们可以一起走出校门。初一时教我们的语文老师退休了。她刚毕业就来教我们班。也许是因为跟我们年龄差得并不多,也许是因为我们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她对我们特别亲切,一点都没有老师的架子。上课的时候,她常常不站在讲台上,而是喜欢在课桌间穿梭。上次出去秋游的时候,她和我们打成一片,又跳又叫的,玩得都快疯了。  相似文献   

4.
赵老师     
赵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时就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多年前 ,她做幼儿教师的女儿下海淘金去了 ,这个偏僻小村的幼儿园便没人照料。调谁去谁也不愿去 ,原因是 :园太破、路太远又不好走。而她这时却像捡了个宝贝似地接过女儿的工作 ,做起了幼儿教师。在全镇幼儿教师中 ,她的年龄最大。每次教研活动点名时 ,对别的教师都直呼其名 ,例如“王春艳” ,而点到她的名字时却总是“赵××老师” ,多加上“老师”二字以示尊重。我是在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教研活动中认识赵老师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傻乎乎的农村土老太” ,总是乐呵呵的。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别的老…  相似文献   

5.
绿茶老师     
<正>我喜欢喝绿茶,也喜欢这位绿茶老师,她是一位美女老师。她的美不止在外表,更在她的善心。和她做同事两年,除去她结婚生子的时间,算起来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她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宝贵财富,让我终生受益。那时候的我刚参加工作,她早我一年参加工作。我对周围一切都非常陌生,坐在办公室里,常常被跑来告状的孩子打乱思路,很是烦躁。那天,正当我要对两个孩子发火时,她端来一  相似文献   

6.
笑声     
听到门外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大队辅导员丁丽英来了。因为她的笑声,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记得刚当中队辅导员时,虽然我事必躬亲, 可工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就在我束手无策时,丁老师来到了我们中队。“工作还不错,比我刚做中队辅导员时好多了……”她的一番善解人意的话,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我情不自禁地向她述说起我的苦恼和困惑。从此,丁老师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和工作上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每月话题     
大班社会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中,孩子们纷纷夸耀着自己妈妈的工作和本领,轮到妍妍了,她低着头半晌才说:“我妈妈是干部,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妍妍的话刚讲完,与她住邻居的辰辰就大声反驳:“不对,她撒谎,她妈妈下岗了,没工作……”听了辰辰的话,妍妍的脸...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 ,因为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上公开课。面对教室后排近十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对我这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来说 ,或多或少 ,总是有一点紧张的。公开课如期进行着 ,离下课仅剩五分钟了 ,也正是到了本节课最高潮的时候 ,我请班里的学习委员复述课文。学习委员站起来后 ,不知怎么的“卡”住了。我焦急地看了看表 ,等了一下还是没开口 ,我随机应变立即叫了另一个学生 ,还好总算复述起来了 ,我暗地里捏了一把汗。课后 ,我找了学习委员 ,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 :“老师 ,…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次由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孙老师组织的体育游戏观摩课,从她的设计——说课一组织中,我想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下下期话题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气氛有些异样。我看见一些同学正窃窃私语,躲躲闪闪的目光却似乎在瞟着我。我没有理睬,径直走向座位。可是,刚一拉书包带,一个色彩鲜艳的塑料皮本子便掉在了地上──天啊,我的日记本? 我的秘密终于藏不住了。 “我”的秘密是什么?同学们知道了会怎样做?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波?会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请根据以上提示,展开合理想象,叙写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要求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注:本栏目向广大老师、同学诚征精彩话题!下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11.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3,(20):21-21
彩云同学转学了,转到了邻乡的一所中学。我找过她几次,她总是托辞不愿见我。她对父母说,我是个好老师,只是不能够接受我的教育方式。不久前的一次晨读,我习惯性地将刚收上来的作业本抱到讲台上批阅。当阅到彩云的作业时,心情一下子差了起来。她的作业不但字迹潦草,而且居然在作业本上打草稿。  相似文献   

12.
涓涓 《家长》2013,(10):13-14
下课铃声刚刚响过,教地理的任老师就怒气冲冲地找到我,说我班上的女生燕燕上课时偷着画漫画,被她发现后批评了几句,燕燕非但不知悔改,还扬言要是老师再找茬儿,她就让她妈妈去找校长,让任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13.
原地转三圈     
杜老师执教高一语文课,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有一次,刚走进教室,一个女生就神色慌张地向他反映,有人在她的语文教科书里塞进了一条虫子,现在被她抖落在课桌上.  相似文献   

14.
转移话题     
当幼儿哭闹时,你越说“不要哭”,他越哭;当幼儿不想吃饭时,你越逼他,他越不吃。倘若此时你能转移话题,那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且年龄越小越奏效。下面举两个实例。笑笑不小心蹭破了皮,宋老师要给她涂红药水,可她死活不让,又哭又闹。见状,我连忙抱着她说:“咱们来画个红太阳吧!没纸怎么办?就画在你的腿上吧!”就这样,她乖乖地让我在她的腿上(伤口上)画了个“红太阳”。体检时要扎手指验血,孩子们害怕极了。这时,我  相似文献   

15.
琪琪刚来到我们班不久,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女孩子,从不主动与小朋友说话,更不与老师主动说话,除非非说不可。比如,要说明某样物品是自己的,或什么东西没发给她,她会突然大声、清楚地说出来,令我很吃惊。平时,无论室内活动还是户外活动,她总是独自站在一边看着大家玩,不参加任何活动。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眼神中还是流露出想参与活动的渴望。我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琪琪在家里可“疯”了。但家里人都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我想,造成琪琪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勇气。为了让琪…  相似文献   

16.
由于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话题,而且不同板块在体现语言任务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单元分课话题设计,我通常围绕主课题,根据不同单元内在不同的联系,设计不同的单元话题组合,在分课时确保话题功能的同时从整体考虑话题功能的最大化。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单元话题组合。  相似文献   

17.
同剑侠 《师道》2008,(3):62-63
家访缘起: 我们一(3)班的小何同学,长得白白净净,衣服总是整整齐齐,脸上常常挂着微笑,给人感觉很好。刚开学时,我发现她为班级服务非常热心,很负责任,于是我安排她担任班级的图书管理员。不出我所料,她在图书馆的工作得到了图书管理老师的表扬。班级的信件、报刊,她也派发得一个不差,真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女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你是正襟危坐地面试还是心情放松地聊天,只要涉及职场,你就逃不开"职业规划"这个话题。但即使我们都知道这是个必须要去面对的规划,但真正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甚至是去认真思考的人又有多少?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Chances Favor the Prepared Minds在我应邀参加金山词霸公司的校园招聘,并分享了"职业规划HOLD住未来"的话题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19.
找到了保姆     
李光华老师,原来是一位非常活泼的同志。她见人总是一脸笑,在工作中从来不知疲劳。可是,近几天来情况不同了,她变得愁眉不展、沉默不语起来,工作劲头也不及以前大了。一天中午休息时,我到李老师家里去访问了。刚进门就看见她正捧着一大盆尿布朝外走,看见我来了,连忙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木盆,抱起了正在床上大哭大闹的孩子。我问她:“李老师,你家不是有个保姆的吗?”她告拆我:“保姆的婆婆死了,自已的孩子没人带,回去  相似文献   

20.
滕辉 《中国教师》2004,(12):58-59
小丽的确是个相貌平平、不引人注意的小姑娘。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她身材瘦弱,寡言少语,至少在英语课上总是如此。尽管刚接手这个班不久,可是我发现,在课堂活动时,只要与我的目光相遇,她总是蓦地低下头,仿佛在说:“老师别叫我。”在学生的眼中,我是一个极有学生缘、没有“架子”的老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学生们与我相处得十分融洽,像小丽这样,还真未曾有过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小丽上学期才转学过来,她以前就读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过英语课,她也没有学过英语,甚至连ABC都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