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5,(4):88-93
"自媒体主体意识"是指自媒体传播者对自身的媒体主体角色、行为后果与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已经到了即时化的程度.自媒体成为青年学生思想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建设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青年学生要厘清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的本质是科学理性精神,媒介素养体现的是公民意识,在自媒体时代保持理性,做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43):125-12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教育,它与道德教育相交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素养,引导学生做知法明理的好公民。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小学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在体验中学习法规;在生活中感知法律;在案例中敬畏法律;科技助力传递法律温度;在活动中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包括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意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建设民主中国。现就本单元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一、立足民主法治主题,培育民主法治素养本单元以民主和法治为主题,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民主法治素养。所谓民主素养,是指公民对民主的内在涵养,即公民应具备的民主知识、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自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发展成为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公民素养不高、相关立法不完善、行业自律不足等原因,导致自媒体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提高公民素质、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业自律,是引导自媒体健康发展、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关乎依法治国的进展和实现,而自媒体的异军突起,既给法治素养培育提供新的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视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机制,需要制度体制的创新,法治教育平台的搭建、法治舆论平台的引导和个人成长环境的优化,多个层面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的基本能力。从信息素养的五个构成部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对某校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有待提高;文科大学生信息意识强于理科大学生;男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显著高于女生;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上普遍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同时,也给诚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生诚信现状不容乐观,高等学校要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提升正面辐射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以校规校纪及相关法律为依托,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维护公民合法利益;以培养良好媒介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自媒体手段,为诚信教育所用;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征信平台,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我国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意识养成应当成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民意识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