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归因方式是形成幼儿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因素。习得性无助会导致幼儿低成就动机水平、消极的自我认知和悲观、负性的情绪。缓解幼儿习得性无助有以下策略:通过游戏活动创造成功体验,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正能量,做好幼儿的榜样示范;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产生移情,引导幼儿积极归因。  相似文献   

2.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遗传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要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提高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认知冲突的能力,提高交往技能,指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训练幼儿移情的能力;创设非攻击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干预艺术等,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缺乏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信心训练能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可通过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与人交往,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展示自己,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慢慢减少甚至消除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感和自卑感,重新找回自信心,从而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故事及实验情境,对浙江省台州市120名幼儿进行了“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都很低。但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移情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水平的提高,特别对大班幼儿的效果显著;移情训练能提高幼儿的分享观念认知;幼儿的分享行为受教养方式的影响。由此提出教育者特别是教师...  相似文献   

5.
工读生和普通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投射测验 ,通过集体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来比较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 :(1)工读生对意图不明的伤害作敌意性归因和攻击性反应预测的倾向比普通生明显。 (2 )工读生攻击性情绪反应更冲动 ,而不顾后果。在事态发展过程中较为自私 ,更多的考虑对自己产生的不利 ,较少考虑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 (3)工读生大多认为攻击性行为在社会矛盾冲突情境中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反应方式。他们对被攻击者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对攻击性行为的良心谴责都比较缺乏。他们在社会认知上表现出的偏差都和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媛  田澜 《教育导刊》2013,(1):26-28
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表现之一,目前对其培养缺乏科学和系统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发展共情能力、强化行为技能,使他们真正学会如何去实施自己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8.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同伴的成长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多管齐下,既要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又要采取一些安慰、鼓励、利用媒体向幼儿传播正能量等具体措施,还要通过户外集体活动及移情训练等,逐步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易 《甘肃教育》2013,(20):28-28
在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是最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强的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易波动,我行我素,在同伴间受排斥,长此以往会阻碍其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了班级正常秩序,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对攻击与被攻击幼儿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教育措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换位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移情体验,并针对攻击与被攻击幼儿的不同成因对症下药,家长应在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误区的同时净化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