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龙洋  颜敏 《中国出版》2012,(24):60-62
稿酬制度是近代文学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的确立对中国文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稿酬制度的确立与《申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申报报馆稿酬制度的形成,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新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态文学的倡导和想象,某种程度上走到了文学创作前面,因此诸种可能性将在何种程度上被验证,仍然是未知数。基于现状,当下对于生态文学的讨论也应该以启示当代文学创作整体为目的。将生态文学主张的出现置入整个当代文学史的演变逻辑中,相关启示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为重新思考“废人”形象提供角度,其二则是“生态”成为叙事性文学背后的新支撑性力量,需要作家更新自己的知识谱系,改变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11月7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与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儿童文学领域的生态文学创作暨湘女作品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自然文学"的倡导者及践行者刘先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天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叶显林及多位云南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11月7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与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儿童文学领域的生态文学创作暨湘女作品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自然文学"的倡导者及践行者刘先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天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叶显林及多位云南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龙其林教授的著作《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立足于西方生态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从比较视野切入中国生态文学,在历时性地梳理西方生态文学作品及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后,着重勾勒了中国作家如何依据自身的文学经验与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书写的途径。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探讨著作对本土生态文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严兰  李翠 《新闻世界》2010,(7):198-199
如今,大众媒体已不仅仅是文学的载体或介质,还形成了新的文学传播语境,并在拓展文学生产和传播空间的同时,引发了作家、编辑、受众等文学群体的变动,在文学话语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文学畅销书逐渐形成了以媒体为轴心的发生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稿酬刍议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理所当然地要按照产品的劳动价值获得合理的报酬。稿酬乃是作者进行艰苦复杂的精神劳动所得到的一种合法的经济报酬的权利;稿酬作为一种制度,也是维护著作人合法权利的一个重要保护措施。稿酬办法是否合理,稿酬标准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精神生产者的积极性。 1980年,有关方面曾经对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不久的稿酬办法作过一次修订和调整,经过两三年的贯彻实施,作家们反映稿酬标准仍较  相似文献   

8.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夏建程  刘红 《视听》2022,(3):124-127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与作家及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对话交流的感官愉悦与审美心理升华.《文学的故乡》是一次纪实、文学与文化三者相...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产业、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和作家都成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和产业基础。从文学的生产到文学的再生产,是文本脱离自身的纸质介质,经由资本、科技、市场的力量实现多种介质传播的生产过程。文学借由各种类型的表达形式,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受众的增加。文学的再生产过程是深深地嵌入到大众文化消费这个时代背景中的,文学再生产的逻辑遵循大众文化消费的理络。现从文学各个元素的转向中,分析文学再生产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