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十年来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丽华 《情报科学》2006,24(2):316-320
对1995-2004年10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60多篇论文按情报学基本概念、情报学研究对象、情报学研究内容、情报学学科定位、基本情报学研究方法、情报观、情报学学科建设共七个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情报学知识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情报学界更好地把握学科研究内容、探究现有研究是否偏离情报学的本原。[方法/过程]文章基于4种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的刊载文献及其中文参考文献,使用OI~*_i等指标定量分析国内情报学研究中各学科对情报学领域的知识输入量,并通过LDA主题模型识别各学科知识输入的主要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情报学研究过度依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学科,情报学中有关信息的研究较多,对真正的情报问题重视不够,急需加强自身理论和方法建设,增强学科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刘文云  刘昊  王静雅  陈美华 《现代情报》2014,34(10):100-1031
本文利用CNKI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万方论文数据库,对国内情报学自2008年以来学位论文的数量、发表年度、发表机构和关键词等做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高校情报学硕士专业发展较快,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更加密切,情报学的研究主题分布符合长尾理论,情报学教育的重点仍然在学术领域,在商业和政务领域的研究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4.
马毓  Ma Yu 《情报探索》2007,(2):111-112
文章介绍了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理论体系,论述了构筑原则、构成要素,探讨了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变化和工作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可用性是否存在差异及差异的来源。【方法】 以国内18种、国外21种高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为分析对象,采用可达性、可读性、网站响应速度和网站链接效果进行比较测评。【结果】 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网站可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在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结论】 国内期刊应当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网站建设,科技期刊网站的可用性应根据不同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对情报学学科建设及情报学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对情报学博士生教育的发展简况,数字时代及其对情报学教育的影响予以简要阐述,然后对国内情报学博士点研究方向的设置进行调查统计,以此来明晰当前我国情报学博士生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数字时代情报学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内情报学理论2008年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包括:科学计量学研究、情报学教育、基础理论、情报学期刊、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竞争情报、情报分析、信息经济学11个领域。其主要研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更加关注实践领域的新需求与新问题,科学计量学研究和情报学专业教育研究逐渐升温;情报学基础理论居首位,以用户为中心重塑情报学学科势在必行;情报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赵洪  王芳  柯平 《情报科学》2018,36(11):23-28
【目的/意义】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但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实验研 究特别是以所服务的用户为对象的实验研究较少,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实用的见解,以期对图书情报学实验研究方 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方法/过程】在探讨实验法对深化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当前图 书情报学实验研究的特点与具体方法,探析国内图书情报学实验研究的重要应用方向,并讨论国内图书情报学开 展实验研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结果/结论】实验法之于其他研究方法,在于有效互补,在方法论层面不断完 善发展与综合运用,我们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会体现出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情报学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情报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课程的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新时代高端情报人才培养的关键。[方法/过程]文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获取国内情报学教育者对情报学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认识,真实地分析我国情报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情报学教育体系调整的方向。[结果/结论]当前情报学教育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紧密结合数据科学学科内容,增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调整情报学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端情报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可靠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阐述OpenDOAR收录的图书情报学学科库的情况,重点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2个国外重要的学科库ELIS和DLIST,以及2个国内的重要学科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进行介绍,探讨了图书情报学开放存取资源在学科库中的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永生  赵宏岩 《情报科学》2008,26(5):662-665
情报学理论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既是情报学学科生死存亡的转换枢纽,又是其发展动力的生发带。情报学体系化与问题化的冲突、情报学理论与情报实践的紧张、情报学化与非情报学化的危机这三对矛盾与情报学发展紧密缠结在一起,情报学理论发展的每个转向都与它们相关。情报学不同发展阶段对这些矛盾的解决方式、解决程度生动展示着这个时代情报学理论的主导精神和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2.
情报学发展面临的困境,要求研究者从根本上反思情报学的现状、发展水平与生存方式.研究表明.情报学理论思维的缺失是制约情报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因素,情报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必须诉诸于情报学理论思维.因此,检视情报学发展史,反思情报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变革情报学研究的路径已成为当前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丛敬军 《情报科学》2001,19(9):897-900
文章总结和回顾了情报学方法与方法论研究的概况,分析了情报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误区;指出了情报工作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及对情报学研究的客观要求;论证了情报学研究方法的“统合”。  相似文献   

14.
王婧  张亚飞 《情报探索》2013,(10):32-34
阐述了网络社会、数字鸿沟和黑客精神这三个概念对社群信息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简单讨论了社群信息学的概念,明确了社群信息学与社会信息学的关系及区别,概述了社群信息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信息学研究范式及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秋  吕斌 《情报科学》2005,23(1):22-25
经济信息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加强理论研究,并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统一的学科范式和学科专有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范式和方法的支配和指导下规范经济信息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经济信息学的特点,归纳和总结出几种经济信息学研究范式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人月  姚逸 《大众科技》2012,(8):162-163
文章从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着手,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述,对中医药相关人员了解中医药信息学的应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春梅  陈文勇 《情报科学》2008,26(3):341-344
情报学的基本立场问题,是情报学的基本属性与情报学观的问题。以情报学的实然历史、情报学的应然指向和情报实践需要为依据,研究得出当代情报学应该具有工具性、实践性、超越性三种特性。这三种特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8.
陈文勇 《情报科学》2007,25(8):1135-1140
在情报学史上,人们为了使情报学变成一门标准科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无论是采用实证化路线还是定量化方法,或是采取价值中立态度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在多学科方法渗透到情报学领域的过程中,情报学产生了一种变为多学科的"殖民地"的危机感.经过反思后情报学认识到,多学科加入正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于是情报学开始从"殖民地"向"帝国"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情报学需要努力突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变成一个多学科交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波普的“三世界”观点,以及布鲁克斯运用“三世界”观点阐释情报学的哲学意义,而提出的情报学理论。从波普的“三世界”本体论及布鲁克斯的情报学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情报学实在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We focus here on the history, status, and future of social informatics. In doing this we build on the visionary work of the late Rob Kling. Social informatics research contributes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to the study of computing in our society that other approaches do not. We make the case that social informatics is on its way to becoming a scholarly institution: accepted as one of the several approaches to study computing, and in particular, the approach best suited to engage on computerization. In making this case, we highlight the value of social informatics, summarize its principles and common findings, point to current work and issues, illustrate the three perspectives through which to pursue this scholarship, and identify several current activities remaining for social informatics to institutional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