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5,(9):35-35
据《传媒经济参考》报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两家中央新闻单位近日出现高层人事变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苟天林接替袁志发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徐如俊接替武春河任经济日报社长,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庹震接替冯并任该报总编辑。这两家大报的高层变动属于领导到龄后的正常调动。  相似文献   

2.
庹震,43岁,曾在河南省南阳县深河公社插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1982年毕业后到经济日报社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 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第七、八、九届全国青联常委。 1984年起,先后任《经济日报》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经济日报》编委兼记者部主任,1996年起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结果公布后的最初几天。庹震家的电话几乎没停过。经济日报的领导、同事,新闻界的同行、朋友,采访过的单位、熟人纷纷向他祝贺,因为他们了解庹震如何用自己的努力铺就了通向今天的路。他的母校武汉大学、他挂职锻炼当过副市长的涿州市政府,给他发来了贺电,因为庹震是他们的骄傲。作为四届共40名杰出青年中唯一的  相似文献   

4.
郑文 《新闻与写作》2002,(11):10-11
1984年11月25日,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三百多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欢聚一堂。颁奖台上,一位新闻界老前辈对获奖的经济日报记者庹震说:“你是今天到会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个。”这一年,庹震25岁。庹震在大学学习的是经济学专业,对新闻他是从零开始起步。报社领导的培养,老编辑、老记者的帮助,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二十年间,在新闻事业的实践过程中迈出了扎实的步子:1982年8月进报社,很快在采编岗位上崭露头角5;1993年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被评为高级记者,当时只有35岁;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1984年起,先后任经济日报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经济日报编委兼记者部主任。1996年任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至今。他一边承担一定的部门和报社管理任务,一边坚持采写和组织编发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不相识的时候,庹震同志就是我的青春偶像了。年龄比我小一岁,成就比我大几倍。1982年,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改行进入新闻圈,两年后便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0年后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35岁被评为高级记者,再后便成为《经济日报》的副总编辑了。他进步的快捷,按今天时髦的话说,很有点“网上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结果公布后的最初几天,庹震家的电话几乎没停过。经济日报的领导、同事,新闻界的同行、朋友,采访过的单位、熟人纷纷向他祝贺,因为他们了解庹震如何用自己的努力铺就了通向今天的路。他的母校武汉大学、他挂职锻炼当过副市长的涿州市政府,给他发来了贺电,因为庹震是他们的骄傲。作为四届共40名杰出青年中唯一的新闻界人士,庹震受到新闻界的瞩目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7.
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同志,从新闻界脱颖而出,为全国青年所推崇,荣膺“十杰”称号。看了他的事迹,觉得这位青年记者精神世界中的可贵之处是: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这个时代,因而要满腔热忱地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这个时代。庹震是幸运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就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神州大地千帆竞发,它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良好机遇和舞台。这才能使像庹震这样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8.
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同志,从新闻界脱颖而出,为全国青年所推崇,荣膺“十杰”称号。看了他的事迹,觉得这位青年记者精神世界中的可贵之处是: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这个时代,因而要满腔热忱地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这个时代。庹震是幸运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就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神州大地千帆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揭晓,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庹震获“范长江新闻奖”的殊荣。庹震,1982年8月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到经济日报社;1983年3月23日在经济日报一版上发表的批评报道《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好新闻;198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时年25岁;1993年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被评为高级记者;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成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在这些殊荣的背后,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做任何职业都有一个转型期,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非…  相似文献   

10.
去年4月至12月,经济日报抽调最年轻的部主任詹国枢(以下简称詹)和副部主任庹震(以下简称庹),分别到保定市和涿州市挂职锻炼,担任副市长。元旦前,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访问了刚刚归来的他们。  相似文献   

11.
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深入报道,抓到水中的活鱼,写出新闻的味道,反之,新闻则如槁木或一杯温水。所以,《经济日报》总编辑庹震说:"没有味道的新闻是无读者的新闻,一旦新闻没有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用。"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2.
去年4月至12月,经济日报抽调最年轻的部主任詹国枢(以下简称詹)和副部主任庹震(以下简称庹),分别到保定市和涿州市挂职锻炼,担任副市长。元旦前,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访问了刚刚归来的他们。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所著《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7月15日~9月2日这50天,是《经济日报》筹划改版的50天。在这段时间里,作者编报之余每天写手记一篇,在对《经济日报》改版林林总总事情的夹叙夹议中,还阐发对于新闻学、传播学的精辟分  相似文献   

14.
10月28日,首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经济日报》、台湾《经济日报》、《香港经济日报》共同主办,18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知名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士参加论坛,围  相似文献   

15.
手头存有范敬宜任《经济日报》总编辑时写的一篇题为《再给后代五千年》的消息(载《经济日报》1992年6月1日第一版),因其篇幅不长,先引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直通车要﹃多拉快跑﹄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庹震讨论“优秀消息作品为什么少”、“如何使优秀消息作品多起来”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新闻,在一般的含义上,指的是消息。报纸是新闻纸,没有消息是不行的。消息好比“直通车”,是载着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天下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0,(16):82-82
8月9日,台湾《经济日报》整版刊登《经济日报》提供的今年第二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的报道,摘登了钢铁、水泥等八大行业报告的核心内容,向台湾同胞介绍大陆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至此,两岸《经济日报》全面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与电视“联姻”6月8日,经济日报《东方时评》专栏正式和读者见面后,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经济日报《东方时评》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衍化出来的。因为新颖别致的《东方时空》节目,许多人来不及收看,经济日报就将《东方时空》中的精彩画面及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万种报刊,万般风采 在千年之交的竞争舞台上,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刊抢滩战风烟四起。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心理武器”已受到广泛重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份优秀的报刊广告词,往往是作者几经思索、刻意求精而成的。 《经济日报》的广告词含意隽永,具有大家风范,令人荡气回肠,又善解人意,暖人肺腑:“《经济日报》──读者的挚友;读者──《经济日报》的主人。”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揭示了报纸与读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表明了读者在《经济日报》中的重要位置。《家庭保健报》的广告词富有哲理,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人获得许多成绩和荣誉的时候.你会称呼他什么?明星?还是“大腕”?庹震把自己叫做“新闻熔炉里一块没烧熟的砖”。 1993年是庹震的丰收年,他的两篇通讯《春天的轨迹》和《同心共度辉煌时》在八届全国人大、政协新闻报道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这年10月5日,他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他却回忆起1982年的一段往事。那时,刚从经济系毕业的庹震,还不认识新闻ABC。他写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枪毙”了。编辑的批语是:“找不到导语,不知所云。”他却不解地问:“什么叫导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他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他在大量阅读新闻书籍的同时,主动向同行求教。很多老同志和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