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接球失误的状态及原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的16场32队次的比赛录像,对各参赛队在比赛中的接球失误状态和失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认为在快速强对抗和中慢速强对抗状态下失误较多,与其它状态下的失误差异有显著性;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在强对抗状态下的接球不到位、接球过大和接“上刀山”球;中慢速次强对抗和中慢速弱对抗状态下的接球失误高于快速次强对抗和快速弱对抗状态下失误。  相似文献   

2.
门球比赛,不仅是比技术、比战术,也是比心态、比作风,比指挥艺术。球的移动变位,使优劣形势变化在瞬息之间。特别是处于绝对优势情况下,往往一杆的失误或对方打出一杆好球(甚至是意外球)都会导致局势逆转。所以在比赛中要时刻不忘“居安思危”,优势时不要盲目乐观而放松攻击和防范;劣势时也不要失去争取胜利的信心,要静寻机遇。  相似文献   

3.
在门球临场比赛中,失误可谓司空见惯。失误,所含范围较广。有技术上的失误,有战术上的失策,还有执行规则中有误。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失误,与比赛胜负密切相关。打一杆好球固然能开创胜机,而诸多胜局常常是来自对方的失误。同样,己方能减少失误刖可增加胜机;而失误多,尤其关键球(即重大)失误,常是酿成败局的主因。失误原因诸多,不外乎来自心态失衡、技术疏漏、体质欠佳和场地因素等等。据笔者临场体验和观察,仅就技术失误个中原因略举几例,以示自戒、自勉,并供球友参阅。一是慌乱。因心理压力大或匆忙上阵击球,杆不从心,动作走形而失误,或遇逆风球,在慌乱中失误。二足矛盾。欲打甲球又改打乙球,或面临难球、巧球,内心胆怯又要从命,无奈中常常失误。三是干扰。场外观众七嘴八舌,评头品足.议长论短。  相似文献   

4.
没有脚本的戏剧人们对棒球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棒球不过是孩子们嬉戏的运动;但在有的人看来,棒球比赛中所出现的、因某个“幸运”和“厄运”而决定胜负的经过,却活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人称整个棒球比赛是一场“没有脚本的戏剧”,这实在是至理名言。在比赛中,倘若两队实力旗鼓相当,竞赛非常激烈时,所有在场观众的情绪都会被比赛过程中风云变幻的局势所左右,时而欢喜,时而担忧。  相似文献   

5.
国家男子足球队接球失误原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国家队参加的24场国际性比赛中出现的接球失误(接中长传来球、接短传来球)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运用接球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接中长传来球时的中慢速弱对抗状态下接球过大和接球不到位;接短传来球时的中慢速弱对抗、次强对抗状态下的接球过大。建议加强在比赛环境中提高中慢速运动状态下的接球能力训练,解决中国男子足球队在接球技术上存在的“接球过大”和“接球不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参加比赛,谁都想取得好成绩,而门球比赛的取胜是要靠队员一杆一杆打出来。一杆失误就可能带来整场比赛的失利。要打好每一杆球只靠战术对头、技术过硬还不够,还应该懂规则,灵活运用规则。不通规则,难免要吃苦头,现讲两个实例,望大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比赛时,每个教练员必定注意到由所谓“自我失误”而导致失分、失局,甚至失败的现象。这时,一般都会听到队员们的议论:“不是人家赢我们,而是我们自己送掉的”。“就是由于自己失误输掉这一局”。“自我失误太多了”等等。尽管对自我失误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对抗程度不强的比赛中几乎不会出现自我失误,通常只在某些复杂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自我失误。这里,我们不准备研究由于心理上没有准备或者由于对方技、战术占优势而被迫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网坛的规矩可谓无奇不有。不久前,一名高中网球选手因为在比赛不顺时大呼“耶酥基督”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可是按照规定,如果他早喊“耶稣”或是“基督”,他还有继续比赛的资格。 事情是这样的:在田纳西州的高中网球锦标赛双打比赛中,当卡梅隆·鲍德出现发球失误后,他海怀沮丧地喊了一声“耶酥基督”,结果当值主裁立即向他亮出红牌,取消了鲍德的比赛资格。田纳西州高中  相似文献   

9.
<正> 一、绪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常常由于失误造成失分或失去发球权。减少失误,是取得一场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羽毛球比赛中的失误以运动员当时所处的主动(控制对方)或被动(被对方控制)状况来划分,可分为主动失误和被动失误。一般情况,对方来球对自己造成的难度小(相对于自己的竞技术水平而言),自己以“打死”对方或造成对方失误为直接目标施以杀球、吊球、扑球等进行进攻时为主动;对方来球对自己造成的难度大(相对自己的竞技水平而言),自己只能以摆脱困境,争取获得主动为直接目标,以高远球、挑球等进行防守时为被动。主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在98~99年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正式实行新赛制后,发球在比赛中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赛制发球得分制比赛中发球方任何环节的失误最多仅造成失去发球权而已,所以其只有得分的机会,而没有得分的担忧。而每球得分制使发球成为失分的因素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发球既不能“死拼”(攻击性)而失误太多,也不能力求“保险”(准确性)而无攻击性球。  相似文献   

11.
接球技术训练,对少年儿童足球运动员来讲,是不可忽视的,一定要从小打好基础。目前,接球是我国少年儿童足球运动员一个薄弱技术环节。笔者在82年全国少年足球冠军赛“希望杯”决赛中曾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沈阳队(冠军队)在这次比赛中,接球失误达41次之多。其中,在对抗中接球失误28次,占68%;技术运用不合理失误8次,占18%;技术失误5次,占14%。延边队(亚军队)在比赛中,共失误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男子足球队传球失误原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国家男子足球队传球失误的原因,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国家队参加的24场国际性比赛中出现的短传球、中长传球、一脚传球失误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运用传球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中慢速弱对抗状态下的传球方向不当。中长传球在比赛中失误次数多,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传球方向不当和传球力量不当。  相似文献   

13.
门球比赛有时是只要是不打完最后一杆球就不能说谁输谁赢。比赛中经常会出现,比赛时间已到,比分差距较大,看似胜负已定,但在最后一杆球时场面突起变化,胜负充满悬念的紧张场面。在大比分领先的一方,赢下这场球似成定局之时,眨眼工夫,“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而落后的另一方,在众人眼里,认定必败无疑的情况下,由于算度精明,精心策划,巧打最后一杆球,却取得最后胜  相似文献   

14.
<正> 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体操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时所出现的主要失误调查中发现,因心理因素造成失误的占90%以上,而因技术准备不足而失误的仅占10%左右。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代运动竞赛中,运动员能否在竞赛中正常发挥技术,获取最好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决定的因素是当时的心理状态,同一运动员在同样比赛条件下,有时可以轻取对手,有时却是连连失  相似文献   

15.
本刊在以前的连载中曾经谈到过,网球比赛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谁失误少的一种竞技,从临场的统计数字分析,那些非受迫性失误少的选手,往往是比赛的胜利者。因此一般来说,如若想获得比赛胜利,尽可能少“自杀”。为此,我们在去年曾连续介绍过“安全区域”的战术打法,论述了如何减少击球失误。  相似文献   

16.
《04规则》在“附则”里提到“可以根据比赛的规格、规模、水平、年龄等因素选择使用‘同一号球如三轮没通过一门则失去比赛资格’的规定。”在2005年的全国性门球比赛中,为减轻队员的压力,使指挥员、队员可以在宽松的条件下更充分的展示技、战术水平,而采用了过一门不受杆数限  相似文献   

17.
心理控制在网球发球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网球,这个昔日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项目,日益为中国大众所接受。而网球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直接掌握比赛主动权和得分的主要手段。在比赛时发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比赛的成败。而心理因素又直接影响发球,为此本文对心理因素影响发球成功率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1、造成发球失误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1)双方的比分比较接近,同时多次出现平分,发球的压力较大。(2)比赛强  相似文献   

18.
安徽蚌埠市民政局为庆祝“八一”建军节75周年,举办了一次“军休杯”老年门球赛。在比赛中有一场球的最后一杆球打得精彩,深得球迷们的赞赏。这场球当比赛时间还有不到半分钟,裁判员  相似文献   

19.
自从门球传入我国以来,门球比赛一直沿袭“一局定输赢”的竞赛规则。笔者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传统习惯,孰不知在众多的球类比赛中,多是以“三打两胜”或“五打三胜”为竞赛规则的。这种赛制更能体现赛场上的公正、公平和客观性,同时更具观赏性。而“一局定输赢”往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风险性,而且在门球比赛中还会造成“一杆定乾坤”的侥幸赢球局面。鉴于“一局定输赢”客观上存在某些弊端,限制了全队整体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公平竞赛”是足球的竞赛原则,“突然死亡法”却以一球定胜负实在有欠公允,体现不出“公平竞赛”。以一次偶然的失误葬送一个优秀球队的全程显然不公平,很值得探讨。 “突然死亡法”是为了鼓励进攻、减少罚点球决胜负而制定的。假如双方都怕在延长期内出现偶尔的失误而断送前程,还是“以防守为主”为指导思想,不思进攻,等到罚点球决胜负,这样仍然解决不了“鼓励进攻”的问题。第十届欧洲杯德国与捷克队的比赛,德国队所进的那个有越位之嫌、很勉强的所谓“金球”就是从后场发动的反击。当时延长期的比赛还不足5分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