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亟待深化和创新。要深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考察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民族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既要坚持民歌艺术节传统性和民族特色,又要突出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及艺术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国际化与现代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少人关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与市场相结合,使民歌从一种大众娱乐性的文化艺术变成文化产业,让民歌再一次焕发了青春活力,这不仅促进了民歌文化的繁荣,还提高了南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变革为例,探讨创新与文化产业繁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俄罗斯民歌与中国民歌共性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俄罗斯民歌与中国民歌的功能性、俄罗斯民歌与中国民歌的多元素性、俄罗斯民歌与中国民歌无文字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个典型复杂的文化表征,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通过对十几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旨在对进一步推进其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宁国际民歌节这一综合性节庆活动已举办多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在挖掘地方特色民歌,激起民歌创作热情;掀起"民歌新唱"的热情;使广西民歌走向世界,让世界民歌走进中国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开办以来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一个城市品牌,它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模式,向世人展示了民歌节本身的艺术魅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全面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高广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是民歌节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民歌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出的风格特色也不尽相同。常州民歌是吴越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吴越民歌又是中国民歌大系中的重要分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常州民歌的风格特色对研究中国民歌的区域色彩及民歌文化有参考借鉴的价值。本研究以常州民歌的音乐及唱词为切入点,分析江南地域文化对常州民歌特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歌伴随着人的一生,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歌发展追述及民歌分类的介绍。展示了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的中国民歌的恒久魅力。从而肯定了中国民歌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了解民歌也就是了解民族音乐。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宝藏。作者着重介绍了中国民歌体裁之一山歌  相似文献   

11.
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现代审美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种大众记忆的仪式。它以民歌“余韵”托起都市节庆仪式狂欢;它又像一个巨大的审美场域,彰显出民歌艺术的审美现代性认同——全球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12.
南通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南通品味的民间音乐,其中南通原生态民歌极其丰富,南通号子、海门山歌、吕四渔号是南通民歌的代表。在民间歌舞音乐方面,海安花鼓音乐较为突出;戏曲方面南通僮子戏是南通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近几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歌是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即兴编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地域风格是民歌最鲜明的特点。探讨典型民歌《茉莉花》南北演唱风格的差异,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的演唱风格,对弘扬、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赣南民间元宵歌唱请九方神灵保佑安康,歌颂爱情,反映出节庆的欢乐。透过故事的背后,可以探讨家族迁徙及祖先的生活经历。但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元宵歌已经消亡,把它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歌,确是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在蔑中崇洋、薄己厚彼,对外来的东西一味盲从、效法,甚至到了专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地步。在这样的大文化环境之下,四川民歌面临严峻的形势。作者通过对音乐大师与民歌的关系以及对四川民歌特点等的分析,指出应该让四川民歌走出沉寂。  相似文献   

16.
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广东客家山歌民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力量奏响了广东客家山歌复兴的共鸣,山歌民众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唱歌娱乐交往,展示着民俗的生活性。山歌民众世界呈现出多个层次,业余歌手是活动的核心,老人成为活动的主角。当下广东客家山歌夕阳正红,但是后继者亟待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中国民歌鉴赏"采用五种属性分类的形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简单易行的教学立意。作为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极大丰富了"民歌"的思维想象、感受及体验过程。从而体现了新课程的音乐课堂教学"生本观";通过对"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的提升改变学生对学习"中国民歌"的某些陈旧观念、态度;使学生能通过新学会的民歌"分类"方法,洞察到"中国民歌"内涵的真实性、趣味性和传统性。从而达到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方面:音阶、调式、句式、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歌词方面有: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特点,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辨析中国民歌的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巢湖流域是巢湖民歌的主要产生、传唱地。巢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巢湖民歌思想健康、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巢湖民歌艺术手法多样、生动,表现生活面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第一批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之一。根据当下广为传唱和文献记载的巢湖民歌,分析巢湖民歌的类型概况、思想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巢湖民歌研究更加深入,使其能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