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一直以来都关注人的解放,而且关于人的问题的宝贵思想和论述很多。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就是其关注的一个重点,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包含了主题论、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体思想对人的基本属性的阐述,可以归纳出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紧密相连的,相辅相成的。只有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其实质是围绕何为“社会现实”和“历史科学”而展开。马克思的批判有三个层次:一是揭示出黑格尔哲学形而上学的本质,确立实在主体——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提,从而拯救了“主体性”思想;二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实存”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实存”的真理在于“实践”,从而重建了社会现实概念;三是指明黑格尔把逻辑进展指认为历史进程的错误,而历史过程则在于物质生产生活所展开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了通达现代社会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能够发现"以人为本"是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以关注"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原则,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文章主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的人本意蕴进行阐释,以此全面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培养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人对身心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运用,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正是人的发展标志,是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则形成牵引拉动效能、素质教育环境下,现代学校教育兼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并对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渐趋重视,受教育者价值主体性充分张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体的自主发展和独特创新,突显校园德育工作思维创新的迫切性,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树立主体性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陈文昌 《华章》2008,(15):38-40
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相联系,主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引起了西方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主体性,关键是要看到它的阈限,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的阈限、认识主体性的阈限和实践主体性的阈限.当代中国的主体性的重建既要肯定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坚定主体性建设的信念;又要加强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主体性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把握主体性的阈限,正确发展主体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他人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质是立足于主体性的实现,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走向强调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从人和人的关系中划分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依据马克思的人性论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客体主体性培育的必要性,同时依据马克思人性论的思想,认为主体性、自然性、社会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从客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对主体制约及主体性本身探讨客体主体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质上是资本主体性批判.资本主体性是资本权力与形而上学绝对同一性的联合,是现代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是人的主体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幻影,因而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有主体性,或者说,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资本主体性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僭越.资本主体性表现为拜物教式的谵妄.在拜物教的"三位一体"中,资本拜物教是最后的、也是最神秘的形式.因此,瓦解资本主体性,必须从扬弃物化入手,而扬弃物化的根本在于铲除物化产生的私有制基础.只有在扬弃私有制的现实运动中,才能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把握人的总体性,在总体性中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主体性构成要素结构系统是由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主体性品质及发展指标组成的结构层次体系。学生的主体品质为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和超越性,它具有潜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四个特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揭示文艺主体性命题的理论涵蕴,是近年来文艺理论探索与争鸣的热点之一。对于马列文论来说,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文艺主体性命题的哲学基础。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为理论依托,论证文艺主体性命题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解放理性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放,呼唤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觉醒。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禁锢人的发展的羁绊,寻觅并构建具有鲜活色彩的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个人理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人的生存矛盾的揭示:个人生存的悖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研究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解放理性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放,呼唤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觉醒。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禁锢人的发展的羁绊,寻觅并构建具有鲜活色彩的人。  相似文献   

16.
吉多·斯塔罗斯塔立足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两个文本,探索马克思革命主体性理论的具体构成性,其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将革命主体性问题归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领域,表明革命主体性只能从资本内在规定的展开过程中产生,阐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直接生产劳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不同形式劳动者生产主体性的扩大和退化之间的矛盾。这些探索有力地回应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质疑,重新阐释了马克思革命主体性思想,为当代工人阶级解放理论的深入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格尔、马克思哲学中主体性思想的梳理 ,超越形而上学 ,从而认识人自身的本真性。整个世界是为人而去存在 ,实践过程是人的主体性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石,两者的协调进步构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正是人的主体性完善程度,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决定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能否协调并进。偏重于物质富裕所导致的发展困境,实质上是物质化主体性价值取向作用的结果,最终需要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主体性价值取向重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哲学历史观变革的关键是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对以往哲学历史观超越的实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使历史第一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虚幻的主体性,使得历史观的时空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确立了历史的辩证决定论。马克思实践历史观在当代往往被误解为经济决定论,并受到了非决定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人的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人类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发展的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 ,关键在于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的缺陷 ,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否认客观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认识论从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到主体性原则的嬗变是必然的。为此 ,就要研究主体性原则 ,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这样 ,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