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中,藏书册数的利用普遍为人们所关注,而藏书种数的利用往往被掩盖与忽略。当前随着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出版物数量激增。各个图书馆如何利用有限经费,选择补充本馆所需的各种图书,并将它们加以正确地组织,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应当引起我们倍加注意的问题。一九八三年,笔者写了一篇短文《藏书利用率之我见》,谈到了“藏书利用率含有被利用图书的册数和种数两个指标”,认为藏书的册和种“二者都有被利用的问题,都是反映藏书利用率不可缺少的指标。”(见《黑龙江图书馆》1983年增刊)。本文拟就藏书种数利用的现象、原因,考查一下种数利用的作用及提高种数利用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身心,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发展学生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藏书的利用率。所谓藏书利用率,是在一定时期内,读者借阅馆藏图书的册数和种数占全部馆藏图书的册数和种数的百分比。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高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从这个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两个指标的高低来决定,既要从册数利用率看,又要从种数利用率看,二者都高,才能说这个馆藏书质量高,工作效率高。依据这一标准中学图书馆提高藏书利用率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藏书利用率降低拒绝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藏书利用率”、“藏书流通率”、“文献拒绝率”的理解什么是“藏书利用率”?《图书值报词典》解释为“某一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中被其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的种数或册数占馆藏总种数或总册数的比率。”它说明被读者利用过的那部分藏书所占的比率,是反映馆藏质量的重要指标。我认为,用如下方法计算藏书利用率,是比较恰当的.比如,若按藏书的种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都被读者利用了;若按册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及其复本都披读者利用了。假如藏书利用率为…  相似文献   

4.
<正> 图书馆图书统计的任务在于真实地、正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但是目前图书的统计单位尚未标准化,各馆往往自行其是。特别是图书统计中“种”和“册”的规定上分歧较大。例如,上下册的图书算几种几册,精装书与平装书、修订本书与原书如何计算,“几部曲”图书、丛书、年鉴的计算,等等。由于图书的统计单位没有实现标准化,给工作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是:1.影响藏书复本率的计算。复本率是馆藏图书的总册数与总种数之比。如果对种和册的计算不加任何规定,复本率就会出现误差。2.影响图书的分类统计。各部类、各大类图书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应是各类书册数的百分比。如果在统计中对种数和册数的标准把握不住,这个百分比就会不准确,以致  相似文献   

5.
所谓复本量是指重复收藏同一种文献的具体册数。复本问题与藏书的外借有直接联系。古代的藏书楼主要是贮藏图书供主人阅读,不须要复本。个人藏书不需要复本,只有为成千上万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才有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图书馆藏书老化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同步观测法对一个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全部流通图书的种数,册数、流通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历年出版文献的利用率变化规律,证明中文图书文献也遵循一般期刊文献的老化规律,并提出了图书文献的衰老期和有效期分划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种数、册数及平均复本数,以及不同类别图书借阅率、不同用户群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找出了图书流通的一般规律,为今后馆藏资源的配置、布局以及流通阅览服务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庆彰 《中国索引》2007,5(4):29-36
前言 “论著目录编纂除了需要是该方面的专家之外,还必须具有现代图书方面的知识以及文献的掌握能力。”这是林庆彰教授对编纂论著目录所下的按语。换句话说,编纂论著目录必须拥有完整的学术修养,同时还要有图书编目的知识,因为在编纂目录时,只有确切精准地为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作分类的工作,才能方便使用者以最快的速度查询到所要的资料。林庆彰教授早在读硕士班时,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1990年,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定。国内由于经济的调整,市场也曾发生一些变动。在大局的影响下,我们出版战线的形势怎样呢?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1989年全国出版图书达75000种,这是1949年以来图书出版最多的一年。1990年出版情况还未统计出来,估计比1989年会少一些。1989年出书种数比1988年的65000种增长15%;但印行册数,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图书馆都应对藏书进行调查,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为了摸清我馆藏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馆藏的二十二大类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共调查了11,813种图书,占馆藏总种数的58%。调查后的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冠盛 《图书馆界》2003,(2):30-33,37
对广西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出现的一些数据异常问题,分析其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处理办法以及数据库定期维护,统计各类图书种数、册数、各类读者的人数、某段时间内各类图书的借出、归还的人次数,图书的流通复本数、借出次数、拒借次数等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藏书的“零增长”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适用藏书的集合中不断有一些图书被排除在这个集合之外(剔旧),同时,我们又不断将新的图书补充进这个集合之内(采购等)。存貯论解决的问题是:多少时间补充一次,每次补充的数量应该是多少。我们先给出几个定义: 1.消耗,由于图书内容的老化和其他原因,我们需要经常从存貯(藏书)集合中取出  相似文献   

13.
详细叙述了北堂藏书的构成、特点及其编目整理的过程,并就北堂藏书和遣使会图书的数量、藏书遗失的原因及遗失册数的确认,以及《北堂图书馆目录》在国内外流传及藏存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同时,通过对宁夏图书馆编制的书本式《馆藏天主教图书目录》(1-4册)著录的教会文献信息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宁夏馆教会文献和北堂藏书上所盖的藏书图章的信息对比,初步证明了宁夏馆教会文献与北堂藏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图书之外,学术性图书馆不能忽视几种功能(教学性、实务性、资料性、普及性)经济类图书的出版状况.本文从学校历年经济类论文征引图书和本馆借阅数据出发,对不同功能图书的种数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进一步描述经济类图书的出版特色.  相似文献   

15.
回顾建国三十五年来上海工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令人高兴。据1983年统计:全市有全民所有制企业9,608个、集体所有制企业3,745个、共有职工4,530,268人,有基层工会图书馆10,129个,藏书15,868,322册。此外,还有市、区的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199个,藏书988764册,两下合计共有藏书16,857,086册。平均每个职工拥有4册图书。这与1955年全总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会图书馆工作会议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那时上海只有工厂企业图书馆3,449个、藏书1,518,216册。三十年来,职工人数增加近五倍、藏书册数增加十倍多。  相似文献   

16.
一、苏联(1984年)图书总出版种数为82,790种,总发行册数为208,534万册。平均每天出书227种1,570册。按人口平均每100人为758册。发行的杂志为1,516种,其它定期的和连续的出版物为3,715种。总发行册数为33,390万册,按人口平均每百人79册。二、英国(1985年)图书总出版种数为52,994种,其中约有27%是从美国进口的书,全年平均单价上涨了15.7%。图书销售额为114,050万英镑,加上出口额共达169,500英镑。三、联邦德国(1984年)总出版种数为51,733种。初版与再版的比例已达54:46。图书平均单价比上年上涨7.6%。  相似文献   

17.
开架管理条件下图书分类方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认为开架条件下,图书馆传统的分类给号方法在藏书排架中存在很多弊端,目录分类号应与排架分类号分开;多主题献、丛书、多卷书等图书进行分类时,除确立分类架位号外,应从不同主题方面对图书进行分类,充分揭示献主题,以方便读检索;对号与种次号排架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乱架问题提出几点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静嘉堂秘籍志>所载陆心源藏书为基础,从中统计出陆氏所藏、现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的何焯、鲍廷博、黄丕烈、顾广圻、劳氏等名家批校题跋本的种类和册数,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时书名项、版本项、稽核项、分类项、<静>页码、备注项六项内容进行简单著录,以便学人了解、研究陆氏藏书之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图书馆界对藏书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尽统一.如:有的把图书采访工作叫做藏书建设工作,有的把书库管理当做藏书建设工作,还有的把藏书建设工作看成是一项计划工作.我们认为,如果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按其性质分类,可以划分为"藏书建设工作"和"藏书利用工作"两大部分.这样,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图书馆藏书已进入各种载体并存的复合状态,科学实用的馆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已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不仅仅是种数与册数的简单组合,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使进馆的文献类型、文献种类及其册数适合读者的需要。这种科学体系的建设,受文献收藏环境和馆藏体系组建过程两大因素制约,既要了解文献市场的变化,摆脱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要靠科学的手段来组织建设馆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