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骨干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关键群体。通过专家引领、专题研修,结合多方位拓展的培训途径,有助于促进其专业素质的发展,成为专家型的学科骨干;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更好地体现培训的磁场效应,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红 《地理教育》2013,(Z1):107-108
广东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省教育厅部署建立起高校、教师工作室、市县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并举办"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南粤名师大讲堂"等具有开创性的系列教师培训项目。评选教师工作室及其主持人是创新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指导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骨干教师是教师中的优秀团体,他们不仅能出色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同时也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及作用的发挥,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但对骨干教师培养及作用的发挥上存在着"管"不到位、"用"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实践得出"重自主、引方向、搭平台"三大措施,能有效促进骨干教师培养及作用的发挥,实现骨干教师发挥作用与激励成长并重、成就他人与成就自己共融,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2011年,为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两年来,邹德志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结合主持人教学专长,以室内成员经验为依托,以更新教育理念为主线,坚持以"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效课堂"为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名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余训练、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搭建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影响和成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员专业化发展,在工作室内培养了一批品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环,专业愿景培训。全面提升培训对象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培训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促使培训对象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教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成为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二环,实践教学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专业发展主阵地,使教师培训回归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名师培养任务。第三环,名师示范培训。依托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名师"课堂,让"名师工程"学员有机会现场观摩全国各地名师的经典课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7.
骨干教师应发挥其示范、辐射、指导和专业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骨干教师评选制度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如何通过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评选出真正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课程改革中真正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教育》2012,(5):1
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是兰州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兰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创设的教育教学科研团队。通过名师工作室的设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形成以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为主的名师团队,  相似文献   

10.
中学骨干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他们代表着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其先进的思想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等因素,对其他教师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深刻、持久、稳定的导向和辐射作用;其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对现代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尹达 《中学教育》2014,(6):45-52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发现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诊断视角为人际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反馈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却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短板"。只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2.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对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PCK内涵的探索,揭示其主要包含的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和情境知识三个大范围的知识领域,并试图将代表教师的全部知识嵌入一个大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师发展的"倒金字塔"模式,分析合格型、熟练型、革新型三个阶段教师的发展过程,以促进教师的PCK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对参加河北省"国培计划"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年富力强,整体教龄较长,但科学教龄较短;大多数教师专业学科背景缺乏,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存在缺陷;专业发展途径不够完善,缺乏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教学科研能力薄弱,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机会相对较少。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7所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普遍重视多渠道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尤其认同教学技能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普遍关注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多样,培训内容丰富,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对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方面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同时,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构和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培训时间短,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效果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教育研究》2012,(3):100-106
教学行为同时涵盖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学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等特性;根据不同维度,教学行为有多种分类。教师与学生能结成稳定的、持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在于二者的活动与行为趋向具有相关性,有不可或缺且无法割裂的内在必然联系;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具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与特点,故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文-社会科"的学科名称厘定及其内涵界定等学理建设的欠缺,导致了学科地位及其内涵的认识混乱,从而导致了诸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内容衔接等教学建设滞后问题。同时,学科地位低下导致了学科教师的地位低下;学科内容骤然新增和高度综合提出的较高教师要求与任课教师水平形成的差距,突显了学科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专业持续发展等教师专业建设中的困难。为此,首先,从学科概念厘清及其系列课程关系澄清入手,以推进学理建设;其次,从学科地位提升、教学理念明晰着手,以推进全面教学建设;最后,除应急的多渠道教师培训外,还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激发、专业知识完善和教研能力形成等方面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简称ICT能力)是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要素。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简称TALIS)呈现了教师在理解、准备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三方面的表现。基于TALIS 2018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呈现了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寻求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可行策略。研究发现,与国际数据相比,上海教师理解和准备信息技术能力表现良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不同性别和学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显著差异,教龄越高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强;在已有的专业发展活动中,相比阅读专业发展文献、课程研讨会、线上培训和教育专家论坛等活动,正式的资格证书或学位培训、参观考察以及加入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小组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大。本研究建议应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导向、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路径及重视经验型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北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域特征导致西北农村中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为促进西北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的特点,建立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和交流,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技术、资源和服务的支持,同时其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双向交互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及知识重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Past research ha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metaphors can serve as a framework that m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forward by making more explicit the intuitive knowledge teachers hold about themselves, their classrooms, and their practice. Making explicit how metaphors uncover the understandings that guide the practices of in-service teachers,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ssumptions they hold about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in-service teachers’ self-constructed metaphors reveale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s, obligations, and assumption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explor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four experienced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constructed personal teaching metaphors for which they provided an explanation.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s using positioning theory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eaching metaphors capture the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specify the plotlines of teaching and the obligations,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others in the teacher’s practice. We found that each metaphor brought elements of identit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gether in unique and divergent ways. A subsequent cross-case analysis revealed common discourses of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nurturing, and caring, and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cross-case analysis suggest the potential value of metaphor work for in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advise teachers, teacher educators, school leaders, and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20.
“跨界”,英译crossover,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博采众长,凝聚成自身独特优势,其意义在于改变标准,在于创新,让人类进步的脚步不止。“跨界学习”就是跨越边界的学习。“跨界学习”要求人们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跨界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思路,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学习效果。文章尝试探讨以“跨界学习”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做法,使教师们走出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瓶颈,持续不断地精进和创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