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辉  王旸 《甘肃教育》2003,(10):28-28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必定会有几个相应的细节深深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让读者回味。《孔雀东南飞》中兰芝的涕泣、仲卿的誓言,就时时让我咀嚼、回味。  相似文献   

2.
刘兰芝被遣原因之我见张煜凌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叙述了一个在封建宗法势力、封建礼教统治下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夫妇被迫离散,最后双双自杀的悲剧、笔者认为,探明兰芝仲卿的婚姻悲剧的具体原因对于理解本诗的主旨,认识封建时代的伦理观念、婚...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叙述的是汉代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当时人们出于同情,把他们的悲剧编成故事诗传诵。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润色,这首诗在将近三百年后才被写定。本诗最早见于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此诗,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习惯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根据本诗题目的演变,可以确定诗中的第一主人公为焦仲卿妻———刘兰芝,第二主人公是焦仲卿。作者以极工细的笔触来描绘刘兰芝。兰芝一出场是向焦仲卿…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成?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及其母到底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今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本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卿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篇 名古典文学作者 年期页瞿髯诗(卷上) 夏承焘谈罗隐的思想和创作 王正明试论“逍遥游》的思想及艺术 韩楚森瞿髯诗(卷下及补录) 夏承焘浙江元明清名诗人评传 朱延春评李清照的后期词 韩楚森浙江元明清名诗人评传(续一) 朱延春浙江元明清名诗人评传(续完) 朱延春试论刘伯温的诗词 王馨一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略谈《孔雀东南飞》中兰芝和仲卿形象的塑造 叶楠杜甫《北征》初探 韩楚森也谈杜甫《春望》的主题 ——与傅庚生先生商榷 赵治中真有其事,还是纯系编造 一听讲解((琵琶行》所想起浅谈《太和正音谱》的瑕瑜略论孟子的文学观庄子《逍遥…  相似文献   

6.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7.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8.
邵兴兰 《学周刊C版》2010,(5):193-193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始见于徐陵《玉台新咏》,作者无名氏。《乐府诗集》著录于《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世常取诗的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意为孔雀向东南飞去,但因留念配偶而徘徊顾盼,蕴含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叙述了仲卿与兰芝情深意笃,但不为焦母所容,被迫离异。兰芝的哥哥逼其改嫁,夫妻双双殉情而死。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强烈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要准确的解读全文,需阐释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小英 《湖南教育》2005,(16):32-32
在教学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我和学生先设计了“兰芝倾诉——仲卿求母——夫妻话别——相约誓盟——县令求婚——兰兄逼婚——兰芝抗婚——尾声”八幕剧,每一幕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然后编成简单的戏剧提纲,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舞台幕景、道具,每幕的主题音乐、潜台词等等。学生在引“文”据“注”中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和组织能力。诗中焦母、兰芝、仲卿、兰母、兰兄的性格在剧作的创造中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兰仲的悲剧爱情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但对作品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从…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悲剧个性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主要是他们个性因素导致。兰芝的倔强、仲卿的孱弱、焦母的暴戾和孤寂三者深深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红人馆     
《孔雀东南飞》热拍孙菲菲演刘兰芝苦练箜篌最近,古装剧《孔雀东南飞》在安徽拍摄刘兰芝演奏箜篌的戏分。孙菲菲为了演好这场戏,手上满是血泡。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最终以奔赴清池来结束个人生命,缘由大致是以下几端合力的结果:焦刘两家迥异的家庭管理模式潜隐着她的必然结局;无后不孝的文化意识对她的彻底否定注定了她的结局;仲卿的恋母情结与焦母的恋子情结合铸成了兰芝的命运;长兄为父的道德义务与贪图财势的个人利益又催化了她的死亡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古代在大门和堂之间是庭,即院子。在宫殿中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又叫“朝”。春秋战国时期,王、诸侯和贵族的庭是很大的,有的庭可以排列几十辆战车。庭中一般栽有枣槐兰桂竹等植物。《孔雀东南飞》:“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焦仲卿就是在自家院中的一棵树上自缢而死的。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读文本,本文对关涉"兰芝遣归之谜"的两个问题"兰芝究竟是‘被遣归家’还是‘自请遣归’""兰芝为何被遣"作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开"兰芝遣归之谜"的"性格冲突说",即认为:兰芝被遣主要是因为兰芝所具有的自尊、倔强、反抗等性格,使得她与刁钻的婆婆发生了性格上的冲突,再加上仲卿又因为深爱自己的妻子而始终为之辩护,与母亲抗争,这就更加激化了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遣走兰芝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并有许多新的艺术创造,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本文想谈谈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完美的艺术结构是它的第一大成就。它故事完整,层次分明。作品从兰芝向仲卿诉说苦衷,主动要求遣归,仲卿向焦母恳求无效开始,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名为《古诗为仲卿妻作》,也有题为《焦仲卿妻》。全诗共176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它自产生以来,一直以强烈的反封建的精神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受  相似文献   

18.
分析《孔雀东南飞》主人公刘兰芝性格中的勤劳之美、道德之美。并通过分析文中四处关于刘兰芝落泪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挖掘、体会刘兰芝性格中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古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对仲卿别母之后,自缢之前,有“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的描写。意思是说仲卿转脸向户里看看,一股愁绪象煎熬般涌上心头。诗中的“户里”作何解释,余冠英同志编注的《乐府诗选》认为是“顾念阿母”。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认为是“此时又转头去看户里的母亲,是决定自杀而有所顾念的表示”。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民歌一百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投水而死。她为什么要投水?目前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或说成刘兰芝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而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就概括为揭露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又都把焦母和刘兄说成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和帮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