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平凹的《高兴》是一部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忧思录。作家以其特有的人文精神关注城市"边缘人"——农民工,揭示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体现了作家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文学中,王朔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他是"新京派小说"和"痞子文学"的代言人,也是大众文学的代表之一。我们要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绕不开王朔。他的巨大成功与颇受非议,昭示着文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徐珊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15-116
毕淑敏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界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作为一名成功女性的经验,用散文顽强地营造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给读者以"心灵鸡汤"式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以文艺社会学的立场,从"谁写作"、"谁媒介"和"谁阅读"三个观测点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当下汉中作家身份构成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其创作流露出特有的"崇尚自然,无求致纯"的审美情趣;汉中的文学媒介打着地方牌,始终谋求大众化方式;汉中的读者保持着精英式阅读习惯,与本地作家创作呈现疏离状态。在全球化背景下,汉中文学繁荣要注重作家、编辑与读者三方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认同并输入俄国近代文学之现象与动因,一直被中国学界关注与探讨,但研究的注意力更多投放到中国现代文学与俄国文学"对话"的社会历史背景上。文章力图从审美艺术角度观照中国现代文学与俄国近代文学的关系,探寻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五四"时期的文学对俄国近代文学艺术价值的认同与融合,阐述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以审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俄国文学艺术价值开发之现象与特征。  相似文献   

8.
明代时就有人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作者高超的造戏手法在历代西厢作者和元杂剧作家们中是独有的,其中"铺衬"、"设关"造戏手法的成功运用,造就了情节结构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让观众得到了完美的喜剧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9.
从“西学东渐”的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器物的物质层面模仿到文化制度的深层探索,中国人不断地尝试用各种途径来促使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结合,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社会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成功把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近代以来引进"西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认为,文学场是不同的资本持有者角斗的空间,由许多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形成,研究文学意味着建构一系列"纸上的建筑群"。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场而言,出版机制的转型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应对"经济场"的挑战,并且逐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变化。出版机构通过品牌战略、包装作家、策划专题等举措赢得了在"文学场"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了"经济场"、"政治场"的力量,也使当代文学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形成"好看"就是"好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曾被媒体盛赞为"最具潜力的作家"。小说《苏茜的世界》是艾丽斯·西伯德的代表作。在《苏茜的世界》中,艾丽斯·西伯德成功地塑造了杰克·沙蒙这一人物形象。杰克·沙蒙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慈爱、有责任感以及锲而不舍精神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一点在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文学上有突出表现。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马原、残雪、格非、苏童、孙甘露等先锋派作家继承发扬了博尔赫斯的写作技巧风格,有意识地移植西方文学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文化象征三方面。承认博尔赫斯等西方文学大家的影响并非否定成绩,中国先锋派作家是立足于本土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根植于中国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和"民族底色"。这种自"西"向"东"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无根"的精神心理作为知青代作家集体无意识,是推进知青小说不断革新的动力,新时期知青小说清晰而又完整地再现了一代人伴随时代走过的精神历程。知青作家、知青小说与时代之间休戚相关,构成了生动、复杂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新发现的赵清阁两篇同题异文之作《友情》,考察1940年代后期赵清阁"友情"观念形成及其嬗变,借镜于作家的情感、人生与创作经历,进一步指出作家的自我表述与现实处境之间的内在张力,希望能对理解现代中国作家人与文的幸与不幸,以及研究现代知识分子的"私人生活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有抱负的年轻作家向我索要成功的秘诀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你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成为一个好作家需要很多年不懈的努力。也许到40岁,你还不会有任何大的成就,但是这很值得。"  相似文献   

18.
"针贬民族性的国手"的鲁迅,毕生都孜孜不倦于"国民性"的研究和批判,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创作,把"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持续深化,并对后起的现代乡土文学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全面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作家张天翼,又以其独到的批评视角,通过一系列乡土小说的创作,持续丰富和完善了"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雷雨》的不断再版,是作家曹禺不断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本文以《雷雨》1978年"人文版"和1936年"文化版"的比较为例,对《雷雨》版本的变异以及剧本的修改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20.
王淑青 《高中生》2013,(6):54-54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