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近来关注当代语文教育问题,深觉其中许多症候都镶嵌于最近一百多年来整个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未完成”状态之中。古今迁变、中西冲抉的文化痕迹,甚至当代短暂激荡的社会思潮,都历历折射于语文教育的制度规则、导向偏好之内。所以,读到陈雪虎教授《“真情实感”说辩证——当代语文教育观察之一》一文,对其以中小学作文中“真情实感”的教学要求为切入口,而进行对社会整体环境进行深度辩证与剖析的思路,也就多有会心和感悟。  相似文献   

2.
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自40年代起,在致力语言研究的同时,倾注大量心力于语文教育工作。他编撰过我国现代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语文教材——《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和《开明文言读本》;审订过建国后多种中学语文教科书,包括《汉语》、《文学》分科教材;60年代初起,陆续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语文教学论著;粉碎“四人帮”后,首先大声疾呼要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倡导语文教育改革,并出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带领广大语文教师投身于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1982年12期《语文学习》刊载潘大白同志《“善”读书》一文,其中“善鉴取”一节提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解释问题。作者在罗列了《语文》、《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古文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文选》等五种注文后说,“总上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国学作为一个陌生的老词出现在文化界、教育界乃至政界,出现在中小学校园里、课堂上。何为"国学"?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小学校长眼中的"国学"令人堪忧。人们在分不清何为国学、何为经典、何为传统、何为民俗的情况下,不问精华糟粕,不分年龄学段,一哄而上。于是,校园墙壁上出现了《二十四孝图》,《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工具书被列入"国学经典",晦涩难懂的《道德经》也让小学生诵读,《金匮要略》之类的专业书也推荐给中小学生……为澄清一些基本概念,矫正一些过头的做法,本期《专题资讯》汇集专家学者对国学概念、国学教育的代表性看法,以资参考,从而使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更理性、更长久,更少些偏颇。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语文课改的或然性突破口》有云:"孙老师不但把世界各国的文本解读理论都研究了一遍,还深入中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在《名作细读》《月迷津渡》《孙绍振如是解读》《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等著作中,处处闪现着批判性思维的电光石火,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老人对语文教育的拳拳之心。"(《语文学习》2016年第1期)笔  相似文献   

6.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蔡伟老师撰写的专著《课堂教学创新论》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尚文教授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书,认为“《课堂教学创新论》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喊了有些时日,然而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体现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的却甚为寥寥,于是,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说“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说“背”     
也许因为这两年,高校、中技语文入学试题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缘故,所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想办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这是非常可喜的。可是有人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采用布置学生背《新华字典》或《汉语成语小词典》的办法,要求他们每天背一页字典,记三个成语。这  相似文献   

9.
<正>不管你承不承认,在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大都是政治。七零后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小学语文课本中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但在某个历史时期,这篇课文曾经题为《林彪的扁担》,然后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篇课文题目神奇地恢复为《朱德的扁担》。如果对比一下新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并作一番研究,一定非常有价值。语文教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在杭州"千课万人"的观摩活动现场,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重读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当陈教授要求学生用杭州话来读这首词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向能言善辩的孩子们竟然在陈教授的再三要求下三缄其口。家乡话,孩子们是不会说?不乐意说?还是没有信心说?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说“不齿”     
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用相应的“归纳法”给予了修正.文章最后呼吁“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说“贰”     
翻开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发行量很大的语文工具书《新华字典》,“贰”字条的注释是“‘二’的大写” (有的版本注作“‘二’字的大写” )。其实“贰”的意义远不只此,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常用词,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贰”的本义是“副”。《说文解字》中指出“贰,副益也”。“贰”做“副”解,意即“居次要地位的”。“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礼记·少仪》 )中的“贰”即此义。“贰车”即“副车”。“贰”又特指副手,副职。“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 (《周礼·天官·大宰》 )中的“贰”即此义。又指副本。《周…  相似文献   

14.
“潜移默化”与“有机结合”福建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李廉德《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有很强思想性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也指出,要根...  相似文献   

15.
张小武 《教育》2008,(11):30-30
整齐划一的课桌椅会造成个子高的学生驼背、个子矮的学生近视,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还不利于学生成长发育……既然中小学课桌椅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想的课桌椅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教育》旬刊记者分别邀请了两位中小学校长和两位一线教学的中小学班主任,请他们对这些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沿用已久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正在发生着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在1999年出台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02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  相似文献   

17.
说“万福”     
高中《语文》第四册《闺塾》中涉及“万福”这一古礼,由于时代变迁,今人多不了解,现结合一些资料试作阐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划”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8课《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有这样一句话:“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用手指在地图上一划[hu&#224;]……”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划”字改为“画”似乎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03,(5):46-47
《解放日报》2002年9月1日报道:今秋上海中小学开学时,沿用了十多年的18门学科93种课本大“变脸”,新课本在上海市课程改革基地151所中小学亮相。此次中小学课本“新桃换旧符”,范围之广、科目之多、变化之大,建国以来上海从未有过。《语文》向“中心思想”说再见第一次———没有中心思想总结,不再分析段落大意,果断摒弃死抠“只字片语”的各类题型。翻开高中《语文》,“大语文”特色尽显。过去把课文当作无生命机器任意分割部件的教学不见了,而代之以情感充沛、生动活泼的整体引导,让学生在积累、领悟、熏陶中学习;唯一“排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