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2.
所谓“无头档案”,是指查不到档案人下落的干部人事档案或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如有的人调离了原单位,人走档案未走,久而久之,人档脱节,找不到档案人下落,便成了“无头档案”;有的人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入伍,入伍前的人事档案仍留在原单位,退伍后又分到另一单位,时间久了,未转出的这部分档案因存档部门不知人调到何地也成了“无头档案”。 一、“无头档案”产生的主要原因 1、干部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干部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制度不健全,人员调动长期不通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人…  相似文献   

3.
朱海燕的雪域"天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斯诺说:“当你到高原找真实时,可能不幸找到死亡”。是的,高原是充满着死亡的,但因为铁道兵、军人的存在,它显示出一种高远的美,旷古的美,苍凉的美。  相似文献   

4.
新闻阅评     
北京晚报等为民工的切身利益仗义执言 元月2日北京晚报刊登《热点时评》文章“谁能为民工做主”,就最近年关迫近期间连续发生民工为追讨拖欠工钱而与老板发生纠纷的事件执言:面对大量的民工法律纠纷,谁能为他们做主,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呢? 文章说,民工无依无靠,没有人为他们撑腰,是城市里最软的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把。找政府,哪个部门来做这项工作不清楚;找工会,没有一个关于民工的工会组织;找法律,没有专门的劳动法,现有《劳动法》也无法解释和规范他们身上的许多事情;找消协,更不可能,很多事不属于消费范畴。…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效应一例罗纲《三找犁田人》所以会被评为全省好新闻一等奖,其作者比作品本身更有“源”可探。作者显然是一位身未离乡土的党报通讯员。瞧他:新闻线索,是在参加本乡一位村团支部书记会上获得的;根据线索,他又跟踪追迹,就近找了团支书、找了当事人和周围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警察,工作之余,利用笔来歌颂警察,讴歌正义,宣传精神文明,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丰富了自己的思想。记得1986年10徽在闪光》发表在《中原铁道报》;随之,我的小说《红《安康日报》登了出来;接着,一篇揭露不法分子到安康火车站欲向旅客图谋不轨的稿子在《陕西日报》发表出来,紧跟着一篇结合自己如何查堵“三品”的经验文章又在《人民铁道报》刊了出来。一时间,我的写稿劲上来了,都要写上一阵;谁知后来相继投出去的一批稿子,上稿率却很低;这时,有位叫巴石的通讯员似乎看出了我在写稿上存在的问题,他说,你还是要多读…  相似文献   

7.
朱頔 《青年记者》2007,(9):29-29
这两天,最热闹的事就是三月三相亲大会了。作为一名26岁的大龄青年,我也去了。一是看一看能不能找个好姑娘,二是想看看济南人是怎么相亲的。《生活日报》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济南人民服务”,你连人家在想什么?感情生活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怎么全心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被权力毒化的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历史上,当有权者行使权力毫无规则、不讲道理的时候,一般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忍着,只要能活下去就忍,将一切归咎于自家命不好;二也是忍着,但想法找机会熬成有权者,将现在忍受的一切加倍赏给后来的无辜者;三依然是忍着,然后找机会寻求体制以外的权力,比如黑社会,以最横暴的方式将目前受的还回来。  相似文献   

9.
带上自家的小板凳,找片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甚至是“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市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有关“编研”一词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1960年在档案专业刊物《档案工作》上使用了“编研工作”这一术语;198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文件中使用了“编研工作”一词。由此开始,一方面是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继续深化;而另一方面却是新的研究领域,即档案文献编研理论的开辟。但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11.
文明地过日子美术馆里,“请勿触摸展品”的牌子下,伸手摸展品的参观者不断;音乐会上,听众的BP机叫声此伏彼起;在电影院看电影,一些看客嗑瓜子儿的声音伴随始终……商店里,售货员把找顾客的一把硬币“啪”的一声全拍在柜台上;公共汽车上,总有坐一站的乘客用百元...  相似文献   

12.
从"天气"中找新闻--气象服务的报道思想及模式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中找新闻,新闻可信手拈来:冬天普降瑞雪,到农村可以听到农民对来年丰收的展望,在城市,则可以找到因路滑而出车祸的新闻;春天的沙尘暴,可以看到农民对将要到来的干旱天气的忧虑,在城市,则可以听到市民对出行难的普遍反映。但在敏感的新闻记者的眼中,他所看到、听到的应该远远不止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 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信息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有时也是新闻,特别是极端天气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时还会成为重大新闻,典型的如1998年夏季的那场洪水和去年春天我国北方多次出现的沙尘暴…  相似文献   

13.
南非世界杯已经落下帷幕,纵观<南宁晚报>的"非·战"特刊,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之举. 找好定位 找好定位,就是摆脱过往做法,做不同于以前世界杯报道的特刊,以"社会性、娱乐性"作为主线,做到多点开花,看点十足.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遇这样的尴尬:不小心买了伪劣商品,却找不到索赔的依据;买的东西不舍用,却找不到购物发票享受保修待遇,因此建立家庭发票档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同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合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竞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  相似文献   

16.
在传媒前赴后继的上市热潮中,媒体通过到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股权融资方式(IPO)受到特别青睐。随着2003年中央一系列有关媒体改革政策的出台,媒体以IPO方式上市融资已形成一股热潮。据悉,北青传媒到香港上市已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大连有线网已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已找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巨著”,是指时下多家出版单位已隆重推出,或正在大张旗鼓地征稿编辑中的一类大型文集。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气魄宏大,二是阵容豪华,三是兼收并蓄,四是待遇诱人。如对于入选论文的作者有在“巨著”中配发小传和照片;配发两证(一为优秀论文的缎面证书,二为有照片加钢印的著作证书);统一参加优秀成果评选;举办并邀请作者参加隆重的首发式和颁奖典礼;邀请作者任特约稿人等等许多承诺。五是惊人。在笔者最近收到的十四种入选通知与征订单中,最便宜的价格为二百八十元一部,最贵的一种其珍藏本价达一千三百六十元。多数…  相似文献   

18.
"经营模式转型是件很艰难的事,一头要找客源,另一头还要找好的面料、辅料供应商,免不了翻阅电话号码簿,打电话查询等等。我想很多人都这么做过,累不说,效率也很低。这个时候,公司里年轻的助理跟我说:上网去找呀……"上海源松工贸有限公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回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舍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竟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用科技知识指导种田和养殖的情况很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国60多万个村屯的现实.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20.
报刊上不断有"包二爷"的报道.女人成了大款,当了官,或握有一定的权力(比如掌管银行、信用社贷款之类),于是就找情人、养小秘、找面首,还有找"鸭子"的;也有大手大脚地买房子、买汽车,甚至给"娱乐费",让情人去嫖娼……女人腐败起来,与男人没啥两样,"包二爷"与"包二奶",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