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文娟 《班主任》2008,(3):37-39
一年来,因工作需要,笔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观摩了近百节班队活动,并与近百位班主任进行过交谈,结果发现:不同资历、经历和认识水平的班主任,在策划组织班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推广实施,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一课三析”就是其中的一个教研活动。以下三个案例,是由我们学校三位教师执教“循环小数”中的课前导入部分。三位教师都采用了同一组信息,但是由于导入的方法不同,所以收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长。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在多年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教养子女的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以及社会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的模式、实施及效果评价等,心理学工作者及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则从意向活动与认知活动两种心理活动层面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对儿童人格发展与社会化过程的不同影响。不同阶层即不同社会背景(一般用父亲职  相似文献   

5.
教学改革以后,排球课的准备活动对顺利完成课的目标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准备活动各个部分按其活动形式分别分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排球课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优劣,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每次课的任务更加合理地选择与运用具体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松 《早期教育》2012,(1):32-34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常见的区域活动有:角色游戏区、操作游戏区、语言区、美工区和科学区的活动。每个区域有其独特的功能,但不同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与其他三个区域活动区相比,角色游戏区和操作游戏区在促使幼儿发生合作行为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其原因在于角色游戏区自身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中专《经济与政治》课开展发展性学生成绩评价的教改活动中,本人选择不同专业班,师生共同设计出以多元智能发展为核心的三类评价单,在不同课型中实施,并以电子档案袋形式存储整个评价活动。统计数据证明:多元评价对大多数学生都起到激励作用,尤其对传统评价下的差生(学习潜能生)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个供需问题的两种不同数学解法,介绍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分析与解决这类实际经济活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视角,以某幼儿园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录像的方法.对处在噪音环境中的幼儿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噪音对幼儿选择活动区域、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参与状况、材料使用状况、合作性行为、言语行为以及与他人关系等方面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园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幼儿园实际,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研方式。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的教师专业素质背景,我们开始探寻有自己特色的园本教研——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园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初步总结出了“沟通——冲突——共同行动”的研究模式。下面。就以“家园互动教育研究”为例,具体谈谈这种园本教研活动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那种费时费力的大歌片,老师们已经很少使用了。可是在前不久,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同一内容不同教法”的教学观摩活动,通过活动,我认为大歌片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不同的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场依存-独立性个体的认知活动特征,人际交往活动特征、认知风格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从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特点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采用与认知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班教学和打破班级听课制,实施个别辅导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而由于从教时间的差异、从教经验积累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校本研惨活动中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我校则努力分析不同年资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组织相应的校本研修活动。下面以英语教研组的研修活动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对《秋天》一文教学的不同的主题板书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板书1板书2透过两种不同的板书,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和教者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板书1可以看出,课堂紧扣文本,采用移步换景式摄  相似文献   

15.
一年来,因工作需要,笔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观摩了近百节班队活动,并与近百位班主任进行过交谈,结果发现:不同资历、经历和认识水平的班主任,在策划组织班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堵与导的不同效果合肥工业大学附中张嘉慧随着世界杯足球赛的举行,我班也掀起了“足球热”这股“冲击波”,来势凶猛,势不可挡,这些刚进人中学不久的学生、一旦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往往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不分场地,不分时间.抓住一切机会踢球,踢球后上课不安心....  相似文献   

17.
吕伏安 《贵州教育》2011,(11):27-28
我校举行青年教师优课展示活动,有两位老师都上了《世界多美呀!》一课,关于“小鸟看世界”一段的教学,他们都采用了用“蛋壳”蒙住眼睛,让学生体验的教法,由于操作时所开的洞眼大小不同,效果也就各异,现截取他们上课的片段,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戴坤旭 《广东教育》2009,(11):27-28
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在全体成员的积极活动中才能实现,但是这一切能否变为现实,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也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人格、威信直接有关。班主任工作像学科教学一样有教育规律,对班级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每个班级就是一片土地,不同的耕耘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又绝不仅限于语言,还依靠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指体态语。体态语与言语一样,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也就是说体态语具有文化性。不同的文化之间体态语的功能及表达的意义差别很大。本文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对几种体态语行为加以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师道》2007,(6):58-58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