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如两粒沙所期望的,那些在灾难中各显神通的幸存者们迅速恢复了元气,昂首挺进石炭纪,只是鱼类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一次,两粒沙正在谈论繁盛的浮游型动物,水中漂来一个球形放射虫跟离它们不远处的一个纺锤形蜓(属有孔虫亚纲)大声打招呼:“听说你们新添了一个种类?”“是啊!体型比我更像纺锤!噢,你们放射虫就是消息灵通!”蜓很高兴。“恭喜啊!”放射虫祝贺。“同喜同喜,咱们都是原生动物嘛!”蜓欣喜地说。“唉,还是你们蜓好,个头比我们大!”放射虫羡慕地说。“咱们谁比谁大呀,都是毫米级的。”蜓很谦虚。(蜓一般长约5毫米,而放射虫只…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顺利结束了,考生和家长们都长舒了一口气。然而,诸如“等待结果焦虑症”、“落榜考生悲观低落症”、“中榜考生兴奋过度症”等“高考后遗症”却不请自来,在不少考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性,应当引起社会、家长、长辈、考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对水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尽管鱼类有多种多样的体型,但人们发现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体型是流线型。整个鱼体形状就像一只纺梭,两头尖中间厚,其横切面为椭圆形。它的身体最厚的部位是在头后至体前这一段,自此均匀地向后方渐渐地变窄,整个体型显得浑圆结实光滑,可以减少湍流,将摩擦力水的阻力减少至最低。科学家在设计车船的式样时无疑可从鱼的身上得到提高速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不断有人说自己曾有"灵魂出窍'般的离体体验,并坚信这是一种超自然现象.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称,科学家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验,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在实验室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首次成功地在志愿者身上复制了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5.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8):58-62
如果把"走红"和某一种食物联系在一起,你可能会想到许多答案. 如果说最近一两年里哪种食物的走红最具"现象级",答案非螺蛳粉莫属! "铁粉们"对螺蛳粉的评价是:"从未见过如此现象级的走红!"如今的螺蛳粉不仅火遍大江南北,引得各路名企纷纷入局,且不说搞餐饮的肯德基、海底捞,就连中石油、中石化也先后成了螺蛳粉市场的"王炸选手". 今天,螺蛳粉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走红食物,更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据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称,地球上现在似乎存在一种新的人种——“深蓝孩童”。科学家们称他们有超能力,可以看到灵异现象,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智力很高、直觉性强,非常敏感等;从人体能量摄影的图片中发现,代表精神力的蓝色,在他们身上特别明显,因此被称为“深蓝孩童”。  相似文献   

7.
没有经过受精的蛋却孵化出了生命,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发生在巨蜥的身上。人们不禁会问——科莫多巨蜥又叫科莫多巨龙,是蜥蜴种群里体型最大的一种,科莫多巨蜥在20世纪初被发现并闻名世界。如今,科莫多巨蜥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有些遗传病,竟然在患者父母和其祖辈身上找不到病根儿,成了遗传学上的“无头案”!究竟谁是祸首?  相似文献   

9.
易遵国 《内江科技》2006,27(9):154-154
在历史教学中“学科差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实现“学科差生”的转变,不仅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态度,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们由厌学转变为乐学。  相似文献   

10.
还没有哪一种入侵物种像乌鳢(又名乌鱼、黑鱼)那样以其气势使人畏惧。乌鳢是有利齿的食肉性鱼类,头部有鳞片,与其他鱼类截然不同的是它能够直接呼吸空气。号称是“地狱鱼(Frankenfish)”的乌鳢产自东亚水域,2002年在马里兰州的一个水塘中被发现。野生动物官员们担心暴雨会把乌鳢冲入附近的小帕图森河(Little Patuxent River),从而可能极大地危害本地鱼种和开放的生态系统,于是就向水塘中投放毒药,试图杀死那里约1300条乌鳢。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有些中学和大学,部分学生每天用星座、纸牌和“笔仙”来“探询”自己的吉凶祸福,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导致伤人或害己。在社会上,测字、看运势、批八字等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死灰复燃”之势。不少专家和社会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学生们面临很大的升学、就业和竞争压力有关,但也与我国全民科学素养不高和近年来科普创作萎缩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内挂着这样一幅画:瘸乞丐们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背后一位身披黑色斗篷的妇人也拿着一个乞讨用的碗。这幅画名为《乞丐们》,是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于1568年创作的。画作描述了在“圣安东尼之火”中的幸存者乞讨为生的悲惨生活。“圣安东尼之火”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人失去四肢成为乞丐呢?  相似文献   

13.
鱼类“泛塘”是指鱼类严重浮头,继而大量死亡的现象。在水产养殖中,如不及时防治或急救,常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达740米的永久冰层下方的黑暗海水中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鱼类。这一地方极端贫瘠,几乎没有食物,当科学家们打穿这一区域的冰层时,并没有预料到在这样的地方竟然会有生命存在。在短短的几小时里,他们发现了20~30条鱼。  相似文献   

15.
“日本儿童比欧美儿童智商高,究其原因就是自古以来日本人大量吃鱼”。鱼类从来就是人类喜食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之一。在英国有着“鱼是智慧的食物”的说法,我国则有“吃鱼可使头脑聪明”的传说。吃鱼为什么能健脑、活化大脑机能、提高记忆力呢?欧美和日本的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证实,鱼类含有一种叫做廿二碳六烯酸的物质,简称DHA,这种  相似文献   

16.
做父母的或多或少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带着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或是孩子独自去同伴家玩,有时会出现将主人家的物品带回家的现象。表现在3—6岁的幼儿身上尤为明显。父母们普遍认为这是“偷窃”行为,有的甚至用打骂和恐吓的方法加以制止,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后父母们  相似文献   

17.
面对“木子美”现象,我们浮躁的心灵不应只停留在它的表面,深究其中的“质”,会使很多问题变得富有内涵。本文总结了当前对“木子美”现象的各种观点,并从文学与性的角度对“木子美”现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14,(5):16-16
流言:喂金鱼时不能放太多食物,否则它会一直吃,直到撑死为止。真相:金鱼肠道短,容易吃多但不会把自己“撑死”。金鱼的饲料一般有活食(如鱼虫)和合成鱼食,在鱼食充分的情况下,金鱼一般都会吃撑,这将对鱼类脆弱的消化系统造成压力。饱食后的金鱼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会增加。而过量的食物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坏变质。  相似文献   

19.
银鲫天然雌核发育机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银鲫养殖是我国鱼类细胞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认识产物,其天然雌核发育生殖方式的揭示、异育银鲫的培育、高体型异育银鲫的选育、复合四倍体的发现和银鲫雌核发育机制的人工调控,是我国鱼类细胞工程和发育工程育种实践的特色与创新。这独特的生殖方式仍蕴藏有奇异的研究潜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进一步开发这些潜力提供了新的机会。雌核发育调控因子的鉴定和分离、“异精雌核发育介导的基因转移”和银鲫及其“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规律,将是三个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世界各地很多河流湖泊中的雄性鱼类正呈现"两性化"——在雄性生殖器中产生了未发育成熟的卵子。尽管在有些鱼类种群中这属于自然现象,但至少对黑鲈家族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已出现在黑鲈身上,而且其比例超过40%,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河流的污染问题以及它可能威胁到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