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5B):8-8
程福蒙、王宗湖在《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考察历史上的课程改革,我们发现它们很难达成理想目标。为何课程改革不易成功?其主要原因主要有:第一,事主者的异动与心厌现象。这可分为倡导者与执行者两方面,倡导者的坚持及执行者的配合,是课改能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而倡导者的异动所造成“人去政息”的现实,以及执行者,特别是教师们,因为参与改革压力太大而造成的“心厌现象”,往往是课改无法落实主因。我国这次课程改革虽然注意吸收地方行政、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参与,呈现出一种赋权、民主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还是主要靠行政力量来推动课程改革,如教师培训、课改的进程等等,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进步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经验课程理论始终贯穿在其教育思想中,从教育的本质、目的到方法无处不见“经验”概念的影子。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张“儿童中心”,这是他对师生关系的新见解,但这决不代表杜威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课程改革想要取得成功.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关键。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角色.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有全新的认识,并做出相关的改变。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对今日我国的课改仍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作为20世纪末开始的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进入21世纪初,被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向了高潮。由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育主张与杜威教育理论之间所应对问题的相似,决定了它们两者间探索教育规律侧重点具有某种类似。而从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核心的新课程改革看杜威课程论,它们之间在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具体课程的设置、安排等方面是否也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如果有,面对类似的问题,杜威是怎样设法去解决的?最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看待杜威课程论的意义所在?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之一:提醒我们反思教学的主体到底是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捍卫与发扬教师的主体性。教学的主客体问题是教学论中常辩不衰的一个话题,历次重大的教学变革无不以触及这一本体论问题为标志。如杜威倡导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就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当前的课改更是高举“学生主体性”这个大旗,力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形之下,教师的主体性近年来则似乎较受忽视,虽然教师仍被视为“平等中的首席”,但其地位与作用确实有被轻视之嫌。在不少课程专家眼里,一线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各种改革意图的忠实执行者,而非有独立选择、…  相似文献   

6.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课改的执行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何顺利地完成课改,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实惠?我认为,教师在课改中应树立如下意识:  相似文献   

7.
“课改”必须“改课”。新课改以来,先进的教学理论丰富了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视野,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变革策略。人们开始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寻找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许多学校急功近利,“使课程改革陷入只改不变的形式主义困境,并因剥夺了教师的改革主体地位而遭到广泛批评与抵触”。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不为喝彩而课改”,坚守“课改是惺的艺术”,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辛摸索,建构了符合现代课堂特色的“思维碰撞”教学体系。2014年5、6月份,我们邀请部分课改专家走进这所学校,深入课堂,观课访谈。我们深深被这所学校的课改精神所感动,为师生的幸福成长而高兴,为发现这一内涵型课改典型而兴奋。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区学校使用了新教材。处于课改实验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新教材,这事关课改的成败。抱着一颗“崇敬”之心,“以本为本”地去“教教材”,显然是背离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老师是课改的实践者、执行者、主导者.老师在课改中的态度决定了课程改革的速度、质量甚至是成败。没有老师观念的改革,就没有课程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其课程论的灵魂。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表现在课程论方面主要是提出儿童与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教材设计和主动作业这一课程形态,超越了“新”、“旧”课程观。而只有完全理解“经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地把握杜威的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