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时候初读《项链》,觉得它写得很好,马蒂尔德红颜薄命。实在可怜,让人不由得为之一洒同情之泪,可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当然是参考书上的看法)和看了书上的评析,马蒂尔德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从美丽的云端跌进污浊的泥潭,原来她竟是一个资产阶级形象的体现者,我险些上当,对她的爱惜同情一下子变成了憎恶,她真是罪有应得。在那时,当学生的谁还敢怀疑老师的话?谁还敢不信书上的“真理”?长大后再读《项链》,总觉得对马蒂尔德的批判有失公允,马蒂尔德连遭打击却受此责难,实在有些冤枉。渐渐地别人塞给我的偏见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的《项链》一直是中学语文传统名篇。鲁迅曾评价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的要求具有的高度。"《项链》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它以丢失项链为分水岭,让主人公玛蒂尔德在重重对比中展现其精神蜕变历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人物无法掌握的运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性复苏之歌,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认真地备好了第四册小说单元的课。按照惯例,小说单元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借助情节梳理分析人物形象。其中,《药》《项链》《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讲读篇目是单元的重点,情节梳理和形象分析更是必不可少。可是,当我把备好的教案合上,  相似文献   

5.
孙秀珍 《现代语文》2007,(2):124-124
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小说塑造了一位被命运捉弄的美丽可怜的形象——玛蒂尔德。因为项链的“捉弄”,她由养尊处优落到贫困辛劳的境地,美丽的容颜也随之消失殆尽。每次读《项链》,我总为玛蒂尔德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6.
读完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晚会上,她是身着“新袍裙”,脖子上戴着“金刚钻镶成的项链”,“时髦”、“迷人”,娇美如花、光彩照人如贵妇人;大街上,她是“挽着头发”,“强健粗硬而且耐苦”但坦然的平民妇人。这两种影像叠印在脑海中,鲜活如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导师的要求。每人的作业都要让全班同学讨论。我的作业题目是:《项链》的启迪。莫泊桑的《项链》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被选入中学教科书,被认为是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教材。为了分析这篇名作,我几乎收齐了国内各种评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重复一个非常简单和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文中玛蒂尔德悲剧性的沉浮.无疑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沉重的叹息。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酸的感叹。然而随着阅读往纵向深入,我发现,玛蒂尔德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性.她近乎完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永祥 《中学文科》2009,(16):27-27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脍炙人口,而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更是内涵丰富,以致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解读了人物形象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何佐华 《教育文汇》2004,(11):34-35
一篇《项链》.我教了不下8遍。传统的教材,传统的教法,愈教愈感到失落,憋闷。那一条项链,在我的内心,20多年来熠熠生辉,拂拭不去。那可怜可敬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时时站在我的面前.逼视我的《项链》教学,审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11.
对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国读实在太熟悉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在语课本里读到过它。许多年来,人们对其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但果真如此吗?难道我们从小说中就没有读出别的体验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对她一生构成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她的生活从那一时刻起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看法的确最符合莫泊桑的创作初衷吗……当我们向自己质疑这一系列的问题时,特别是当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更加看重本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某些权威或泰斗的盖棺定论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项链》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我们已经知道的。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作者以一条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辛酸遭遇,通过她借、失、赔及最后得知项链是赝品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其爱虚荣、图享乐的庸俗浅薄心理,塑造了一个被奢侈淫逸的社会风气毁坏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她刚刚涉足于上流社会的舞会就被甩到了...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里描写,塑造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自从《项链》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4):18-19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这两年中,连续两次执教《项链》一文,原先已产生的问题又在头脑中萦回,那就是:《项链》一文中玛蒂尔德的形象究竟是悲剧呢,喜剧呢,抑或正剧呢? 现行的《教学参考书》和有关材料,都是归入了头一种,说是全篇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前面写女主人对奢华的追求,后面写她由此造成的悲剧,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 虽然最后提出了“同情”二字,但对于最终仍是悲剧的论断,我很感疑惑,是以班门弄斧。将浅见说来,以就教于方家。 从短篇小说的创作来说,莫泊桑可谓是饮誉于全球的艺术大师。他的两篇杰作《我的叔叔于勒》和本文在我国都入选为中学教材。这两篇精品刻画的都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2004年版)第四册第一单元选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这是高晓声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这篇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新溜交替的历史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我很欣赏中的心理描写,但是在讲课中,我对中“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一句中的“冠冕堂皇”一词产生了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项链》是法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传世名作,一直是中学语文的必读课文之一。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参考书的讲解中都认为作者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果真是这样吗?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每当学完课文,分析人物性格时,总有学生向我坦言:他觉得玛蒂尔德并不讨厌,而是诚实的、善良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我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这一形象。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结合莫泊桑的生活经历来看他写《项链》…  相似文献   

18.
自《诗经》以来,以妇女为题材的古典诗歌所描绘的悲妇形象主要有思妇、弃妇、怨妇三类。思妇:这是最常见的古代妇女形象。她们或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如《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经·卫风·伯兮》中的“我”因丈夫在外打仗,竟无心修饰容貌,弄得“首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法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传世之作,一直是中学语文的必读课文之一。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参考收的讲解中都认为作者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果真是这样吗?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