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建江 《考试周刊》2010,(15):73-74
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本文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情境创设源于生活,创设高于生活;问题情境创设应立足于数学内部,有利新旧知识串联,拓展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创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2.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遵循针对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三个原则。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多样: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创设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数学课堂数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入手,用大量的教学事实指明了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和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主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操作性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实践性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剖析了问题情境的两层含义,接着具体阐释了如何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幽默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试误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指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剖析了问题情境的两层含义,接着具体阐释了如何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幽默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试误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指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课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简介了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个原则、创设数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应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丽娜 《考试周刊》2009,(43):74-74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它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实效性”.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在创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1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得当《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情境创设通常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在这四个课例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四位教师都非常注重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1.
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以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一试的第一个选择题为切入点,将等比数列的几个性质,作了证明,并推广到一般情况,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数学思想的工具,它对学生学习、表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从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是衡量教学实习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指标,文章分析了实习生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高师院校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总结,以高中知识为载体,将解决问题策略研究与高中数学相结合的具体教学方法,并用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了把潜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途径,从五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惑"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通过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生惑,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去解惑,充分地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均值定理在证明不等式、求最值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且证(解)法简单。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数学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有目的、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比例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通过化立为平、化折为直等方法,使问题从空间化为平面、折线化为直线,将问题化难为易,进而解决问题。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知识,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也是不可少的。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教学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