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了十几年语文了,我发现越来越不会教了.问问其他语文老师,他们也有同感.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不一样,人家越教越熟练,越教经验越丰富,越教越得心应手,我们语文教师越教问题越多,是语文教师无能吗?一个无能两个无能,可能是教师个人的因素;如果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就不单是语文教师无能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教学"教什么""教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教什么"没有解决好,方法越好越糟糕,"南辕北辙"即是例证。那么阅读教学教什么呢?概言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  相似文献   

5.
时常听到有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倍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6.
陶玲 《现代语文》2013,(4):29-30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同仁相继发出了"越教越难,越教越累,越教越不会教"的喟叹,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况赫然存在。新课程改革到现在,我们有些授课形式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那么,到底该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文中,笔者力图从分析语文现状,寻求语文突围等环节阐释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尝  相似文献   

7.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时刻需要考虑的问题。当语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时下,"大语文"观念在逐步被一些教师接受,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似乎可以包罗万象。因而导致一些教师的授课内容随意性很大。教师虽然费力不小,但收效甚微。这一点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堂应教些什么,教学内容的"界"该如何限定呢?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死穴:无效教学几乎不可否认,现阶段,语文学科被认为是弱势学科,起码是所谓的主科中的弱势学科,也几乎是最难学的学科。我们不禁要问:语文到底怎么了?南开徐江教授猛烈抨击中学语文界"无效教学",越教越乏味,越教越死,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不教"与古人的"授之以渔"不谋而合,也体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而作为母科的语文,培养其自学能力更为重要。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现在就我们学校语文课题组的教改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首先应当肯定,这场大讨论击中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要害,令我们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汗颜。中国有两句俗话:一句是"当局者迷",我们语文教师确实迷惑了。几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地折腾,语文怎么教?绝大多数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越长越不会教",是教师们普遍的苦衷。另一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个中国人,只要稍有文化,便有指责语文教学的本事,今天说我们少慢差费,明日批我们摧残儿童,让我们这些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心寒。(女儿的作业)一文,其选材之偏狭,语调之嘲讽,更令我气愤。好像学生作业只有语文的负担重,语文教…  相似文献   

12.
课程意识助我定向 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课程意识.这种课程意识,看似很“虚”,其实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走向不明,必然迷茫;走向错了,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常听到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会有此反常现象?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缺少一点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到我们身边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行抱怨:教了那么多年语文,有时真是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其实,这些同行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困境。每当为完不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烦恼时,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抱怨的?抱怨归抱怨,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从我们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方法就是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能从思想上跳得出来。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一线的教师们常困惑:语文究竟是什么?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教?其实,不管是"情智语文"、"深度语文"还是"广度语文"、"简单语文",不过是倡导者对语文的独特感悟,是对语文个性的理解与追求,是他们对语文教育个性化的主张。如果教者少了自己的"悟"性,自然就会迷了眼,乱了心,在茫茫教海中不知所措。要知道,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它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吸收了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语文教育观内涵极其丰富,主要涉及"两个关系"和"一个问题",即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习惯、能力之间的关系和教材问题.本文限于篇幅,只谈及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与当前素质教育观的基本精神相通.学习研究叶老的语文教育观,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值人们感叹语文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糊涂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新观点,这给困惑、迷茫中的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观点大都停留在理论或观念层面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操作、如何实施呢?这是广大教师更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是学科教学中历来受人诟病最多的,面对每况日下的学生语文素养,大学教授指责者有之,知名作家非难者也不乏其数.作为万千奋战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专家学者的高深理论指引下,在语文教学这片园地里辛苦劳作,却似乎没有摸出点门道来,反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迷失了自我,步入了"教师越教越不会教、学生越学越不想学"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追梦     
教语文,是语文教师天天过的日子。学语文,是学生们天天过的日子。如果问一句:我们的教师语文教得幸福吗?我们的学生语文学得幸福吗?我们会听到怎样的回答呢?哪个教师不愿把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哪个学生不愿把语文学得多姿多彩?人心所向,大道至简,"享受语文"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沧州语文人"不懈地追寻着梦中的那个理想家园:共享语文每一天——  相似文献   

19.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蔓延,有些语文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当下传统式的语文教学产生质疑:语文是否可以不教?在笔者看来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教育问题,所以语文不可不教。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具体的教学实施方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