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鸟纹图案出现于商代,而关于青铜器上的鸟纹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对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进行分析,可知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大多呈现为写实形象,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图案趋向图案化、抽象化;对青铜器鸟纹史前渊源追本溯源,发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与商代青铜器鸟纹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彩陶艺术是世界文明的几大瑰宝之一.但多数研究多以考古或是某一时期的文化为目的,对于艺术的起源和史前彩陶的关系问题比较模糊.本文通过对史前彩陶详实考古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勾画出了仰韶文化中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彩陶艺术与艺术起源的必然连带关系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时发生的各地区文化整合浪潮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庙底沟类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核心地位;彩陶是当时被广泛交流的各种文化元素之一。彩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易于被模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特性。“中国相互作用圈”是比“彩陶中国”更恰当的描述史前中国的最佳模式。论文提出,只重视彩陶的传播,以彩陶为中原文化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会造成对中原地区作用的低估,强盛的庙底沟类型在相互作用圈中传播的内容应该远比彩陶丰富。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注重实际和世俗生活的文化取向等要素才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内核,也是对中国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陕西关中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出了独具一方特色的陶器文化.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陶器的形制,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陕西华县泉护类型彩陶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彩陶文明.  相似文献   

6.
答: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两种重要文化。过去学者多主张龙山文化自东向西发展,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两种文化在河南接触,构成了混合文化,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956——1957年,三们峡水库区内陕县庙底沟、三里桥两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庙底沟和三里桥都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的三层堆积。庙底沟的仰韶层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三里桥的仰韶层和龙山层的文化面貌和庙底沟不同,代表比较进步的形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庙底沟的龙山层,即所谓“庙底沟第二期文  相似文献   

7.
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广泛分布,鲁西的北辛文化与磁山文化中后期重合,直接影响了后冈一期文化的崛起。后冈一期文化是东夷文化,在与西来的半坡文化碰撞中退居到雷泽东部地区。庙底沟文化与后冈后期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融合,成长溶入河南龙山文化,而退居山东地区的后冈文化受庙底沟文化影响,发展为大汶口文化,最后成长为山东龙山文化。从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可发现这一变化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8.
位于三门峡西南部湖滨区韩庄村的庙底沟遗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历史文化资源,遗址自身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该遗址一切价值的核心和灵魂。庙底沟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最佳路径。是将它建设成一座具有全国影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章还对保护路径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9.
兼故影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6.7厘米,口侄31 .3厘米。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船形双莱彩内受花拼故影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5 .6厘米,口侄4.3匣长。19毖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士。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2.2厘米,口侄19.6厘米,底侄7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橇彩陶岭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1。6厘米,口铿19.6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脚盆、陶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釜高11厘米,灶高16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031(、其布飞不物公愉料。专书价希入划符号影陶片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肠…  相似文献   

10.
在黄河中游典型仰韶文化发展的2000年间,有18处遗址出土约224件玉器。典型仰韶文化包含着一脉相承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三个发展阶段。距今约5900~6200年前,何家湾遗址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硬玉质生产工具。典型仰韶文化玉器流行三种造型,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包括穿孔坠形玉器,工具形有刃类玉器,及环、璜一类弧形玉器。豫北冀南地区从前仰韶时代至仰韶时代没有发现玉器,下王岗类型玉器以坠形器为主,大地湾陇东类型玉器以工具形玉器为主,大河村类型玉器以弧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1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伊沙尔河口的沙隆卡、格尔麻等史前遗址,在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青海史前时期从事狩猎采集经济的土著人群与来自东部从事农业经济的仰韶文化人群的交融、青海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的起源、马家窑文化形成的地方因素、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分期等论题,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仰韶文化晚期以来,崤函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流域性聚落群的道路及交通网络,以彩陶为特征,庙底沟文化逐步向西、北、东方向扩张和传播,先后开辟了通往关中及以西地区、晋南及以北地区:手口郑洛及以东地区的通道,由近及远,编织起了大范围的彩陶分布网和复杂分布路线,同时,亦构筑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和复杂的行近走远的彩陶之路。这条道路也是炎黄部落的迁徙乏路、华夏集团的融合之路。它是崤函古道的最初形态,对崤函古道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青海彩陶文化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开始至卡约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流变,充分展示了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风貌。因此,彩陶成为了青海地域远古文化的显著标志,其数量冠诸远古文化之首。其中具有明显特征的能代表各文化类型的特色彩陶文物不断涌现,本文就各文化类型中的经典彩陶及其纹饰略作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类型相对年代和性质的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几经曲折反复。笔者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汉字知多少     
汉字有多少个?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作出准确的回答。总的说来,汉字自产生迄今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的积累,时代越靠后,汉字越多,这是社会进化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汉字的总数与可供现代人使用的汉字数量,这是两码事。可供现代人使用的汉字,远比汉字的总数少得多。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材料是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一百多个,对它的性质,也就是说是否是文字,存在着烟然不同的看法。仰韶时期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有些人认为它是当时生产者有意刻画的代表一定意义的文字。有人断然指出:“彩陶上…  相似文献   

19.
河北涿鹿县及其周围地区,地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环卫的山间盆地,是我国古代人类文化纵横并汇的重要舞台。考古研究表明,这一带有许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期仰韶或相当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商周文化及汉文化的遗址遗存。另外,在涿鹿地区的北翼,内蒙古境内东迤的赤峰英金河、阴河流域几十处史前古城堡群,呈半月状弧带;在其南其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前遗址旅游资源。贵州史前考古,开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近百处。贵州史前文化的特点是:遗址多、时间系列全、材料丰富、文化内涵新颖多样。贵州史前文化遗址,多分布在贵州中部至西北部的大半个省区。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址代表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大洞遗址保存了3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的发掘,曾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之首。中期遗址代表有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毕节扁扁洞。晚期遗址代表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已发现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