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帕记》是一出优秀的黄梅戏传统戏,经过艺术大师王少舫和几代演员的磨砺,日臻成熟,家喻户晓。 当我读了《罗帕记》剧本之后,起伏跌宕的剧情就深深感染了我,那优美动听、催人泪下的旋律震撼了我,同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我所担任的角色——王科举。 田园需要辛勤的耕作,艺术需要不懈的探索,尽管前人的演出已获得很大的成幼,但做为一个年轻的演员塑造王科举这个角色时,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再成功。  相似文献   

2.
龙井访茶记     
不知您到过杭州的九溪十八涧没有?那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弯曲小路,溪水有时在路的左边,有时在右边。游客不时需要过“桥”——一块又一块的墩实石头,相隔多在一步之遥,水就在石头之间流淌,人需要在石头上跳跃。路的两边都是高山,高山之上满是密密麻麻的茶树。我和《杭州日报》的一位记从六合塔转到九溪十八涧的最南端,慢慢地向北走。等把九溪十八涧走完,就要路经大名鼎鼎的龙井村。知道我有“访茶”的欲念,记朋友才特意安排了这条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3.
好友、北京作家马明博先生,近日以他编辑的百花文艺版茶书见赠。书有三本:《一壶天地小如瓜》《品出五湖烟月味》《天心月在杯中圆》,翻书细阅,如品清茶,茶香升袅,犹如云水缠绵。我戏言道,书很精美,可是没有谈及浙江天台山的茶事,似乎还有小小的遗憾。明博拊掌道,当初我寻找许久不见专门文字,如果早些与你结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谈笑之余,不觉午夜。明博有另一位好友,曾  相似文献   

4.
阿潘 《文化交流》2003,(1):23-25
林为林以他一出昆曲《界牌关》风靡京华;又以“江南一条腿”的美名享誉梨园,那年他才21岁。种豆得豆,十分耕耘换得一分收获,那几年也足让他欣喜了好一阵子。 往事如烟,一晃距今已有十七个春秋年华。眼下,林为林更忙得无丝丝闲暇,他为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参演昆剧《暗箭记》正日夜拼搏,大有“鱼死网破”之势。谁知近日,林为林在《暗箭记》的排练中,一个高台“前扑”造成左脚骨折,  相似文献   

5.
淘宝三记     
一、补盖记朋友从兰溪乡下回来,从老家带来了一些旧瓷器。知道我喜欢古瓷,他就将其中的一个同治粉彩的直桶形小罐送给了我。这个小罐的立面上用粉彩画了  相似文献   

6.
文言话本体小说逐渐形成的一见钟情、诗词传情、私约私订、几经波折、终得团圆的结构框架,对应的是《莺莺传》、《娇红记》、《贾云华还魂记》、《钟情丽集》等篇。由于《娇红记》被误断为“元初宋梅洞著”,造成了小说史的割裂。把《娇红记》的著作时间考证准确,才使被砍断了的明代世情小说史的链条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7.
1979年,在编撰《丁玲著作年表》和《丁玲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从二十年代到1957年“反右”前夕,丁玲有八十多篇文章从未结集过,于是想将它们编成《丁玲集外文选》以飨读者。不料却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在沈从文先生1934年出版的《记丁玲》和《记丁玲续集》(良友公司版)中,引用了丁玲写给他的八封信的片断。我将这些片断抄录后,兴冲冲地去找丁玲同志,提出可否将这八封信收入《丁玲集外文选》?丁玲同志不仅当即断然拒绝,而且非常认真地对我说:“袁良骏,你要研究我,  相似文献   

8.
文学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当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多半是历尽淬炼后所得的结晶。然而,披沙拣金之余,文学史家们是否真能以眼前珍珠拼凑出时光隧道中曾有的光彩?《娇红记》便是一度被尘封的明珠。正当大量小说在明清两朝以各种千姿百态的面貌呈现世人面前之时,她却没人注意到。于是唐传奇到宋话本,元杂剧到明传奇,以至于明清小说的出现,众人都将这样的文学史演变合理化了。唐传奇如何进展到白话章回小说《红楼梦》的鼎盛问世?缺口被遗忘了。《红楼梦》的悲剧基因从何而来?或远溯自唐传奇中莺张相恋的蛛丝马迹,甚或归因于作者的天才英纵?本文将揭去《娇红记》千古以来面纱,针对它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与示范性进行深入讨论,以期还与《娇红记》该有的历史原貌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部用昆山腔谱曲革新后的剧目,《浣纱记》对后世的戏曲文本创作及舞台演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使昆曲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浣纱记》以《泛湖》作为结尾,含意深刻,本文将探寻以此作结的意义和影响,以剖析其文本创作的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职业圈》2005,(4)
我对项目真实性的担心尊敬的编辑同志:我从今年一月份开始订阅《职业圈·好财路》杂志,第一次阅读就让我爱不释手,因为贵刊介绍的投资项目大多都很适合像我这样资金少的投资者。其中有一篇文章《手中巧克力淘金:你无法抗拒的千元加盟项目》就把我吸引住了。当时非常心动,第二天就打电话询问相关事宜。一星期后,我就收到了有关的加盟资料。可因资金不足,只好暂时搁置下来。很快,二月份的《职业圈·好财路》又准时送到了,我很激动、很期待地打开杂志,没想到这一期又有一篇《免费加盟国际品牌,开“莱威丝”手工巧克力店》,再次介绍了“莱威丝”…  相似文献   

11.
《南行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艾芜的成名作,作品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劳工神圣"这一时代口号为精神支点,塑造了滇缅边民群像,抒写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作者的理想。追本溯源,《南行记》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离不开童年记忆中祖母所讲故事"魏小儿西天问活佛"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棚西崖新修关帝庙记》石碑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医巫闾山风景区大石棚景点。石碑碑额雕刻双龙戏珠纹样,双龙的腹、背以及下爪均饰以云纹。双龙及其他纹样均以龙珠为中轴,呈左右对称排列。龙珠下方为篆体“新修关帝庙记”六字,呈印玺状,两字一列,共三列。石碑正面共17行文字,楷书,字体工整端庄。第1行为文题,第2行至第8行为正文,第9行记录了本文作者相关信息,第10行至15行为相关官吏职衔附名,意类向帝君上表同奏。第16行落款为正文楷书书法作者张珺。第17行署成文时间。散文作者为清代乾隆年间锦州府广宁县知县杨鹏翮。文章记叙了石棚西崖新修关帝庙的来历、周边的景色、祭祀民俗文化等。叙事、写景、议论均有一定特点。本文参考《锦州府志》和《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实录》《风俗通义》等文献对散文进行了校释,对散文作者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
《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黄爱平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直高踞庙堂,形式上占据着学术...  相似文献   

14.
张益  David 《文化交流》2006,(4):72-75
今年1月是明代著名作家高则诚诞辰700周年,高则诚的故里浙江瑞安市为纪念这位南戏鼻祖,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高则诚流传至今的曲目有27种,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脍炙人口的《琵琶记》。它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清代中晚期又经东南亚流传到欧洲。1924年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梁实秋、谢冰心、顾一樵等人,以话剧的形式改编并演出了《琵琶记》(英文版),为中美文化交流史谱写了绚丽的一章。筹备:当代名家自编自演1924年秋,为了向美国师友推介中国文化,波士顿留美中国同学会动议用英语话剧演出中国戏文。但要在曲目繁多的古典戏文中选定…  相似文献   

15.
左卫 《文化交流》2001,(2):12-14
1980年10月10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一代卓越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在京病逝。 逝者如斯。 至今,凡是关心中国电影事业的人们仍然会清晰地记得,就在赵丹临终前,《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发表了他抱病撰写的《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其文字字真切,句句中肯;言之有物,掷地有声。给当时极“左”影响还未彻底清除的中国电影界乃至文艺界,以一记有力的重锤。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8日至24日,陕西省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本大阪,向日方赠送新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暨参加大阪举行的恭迎展出仪式。陕西省委外宣办派员参团出访。千年墓志见天日日本举国起热潮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是2004年10月由西北大学发现的,2005年我文物部门主办的《遣唐使展》在日本进行巡展,在日本掀起遣唐使热潮。2005年9月下旬,日本平成天皇偕皇后在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仔细观赏记有“国号日本”的井真成墓志。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NHK等各大媒体…  相似文献   

17.
一碗寒夜里热气腾腾的牛肉粉丝,一份俗 世中简简单单的相识心情,我和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主持人李黎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坐在我面前的李黎思维一如节目中那样敏捷而跳跃,略微轻快的语速让我原本准备就绪的采访一下子有些混乱,我试图在她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些可以为她的情感世界提供注解的支点,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超级大赢家》中的李黎,《卧虎藏龙》中的李黎,以及我们所不熟悉的那个还在完善自我的李黎,但李黎却不断地将这种“谈兴”发挥到了极致,海阔天空地聊着她的生活和她所钟爱的一方天地,我们的谈话也不得不以一种朋友聊天的方式无所顾忌地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苏童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一直以精湛的叙事语言、巧妙的隐喻手法、关注成长的主题、展示小人物的悲剧人生见长,形成了独特的小说创作特色,见证着苏童在文学创作中的执著与坚守。本文就以《黄雀记》为例,探讨苏童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9.
《娇红记》被王季思先生归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其悲剧性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心理、社会和哲理三个层面,对《娇红记》所体现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人生悲剧作初步探讨。这三重悲剧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河北定州清真寺现存的《重建礼拜寺记》碑,题为元人所撰,长久以来,被当作珍贵的元代伊斯兰教文献而屡屡为学者所引用。本文在姚大力先生论点的基础上,从碑文中《古兰经》"三千六百余卷"之误只能出自《大明一统志》、碑阴题名所见回回人人名的特点不符合元代的状况、《重建礼拜寺记》碑与同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重修清真寺碑记》碑有密切关系,以及由元入明中国伊斯兰教的巨大变化的背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重建礼拜寺记》并非元人所撰,而是出于明人之手。并推测其撰文的时间在《大明一统志》成书的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之后,具体说可能就是《重修清真寺碑记》的撰写年代——正德十六年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