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梅戏在梅开三度后,经过短暂的酝酿、反思、沉淀和积累后,今年又进入了创作的丰收年。安庆的《孔雀东南飞》、铜陵的《青铜之恋》、池州的《魂断杏花村》、省黄的《长恨歌》,都以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不同的美学追求掀起了黄梅戏创作的新高潮。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前戏剧界正喋喋不休地讨论中国戏剧命运的时候,安徽的黄梅戏艺术家们却在舞台上大胆改革,求变求新,在戏剧不断适应时代、适应观众、适应市场,发扬光大传统优秀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以为当前黄梅戏在创作上进取的成绩有三点。  相似文献   

2.
小议黄梅戏传统小戏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戏经过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打造,时至今日成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奇葩,大小剧目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宏篇巨制亦屡现视屏,一时掀起不大不小的黄梅戏热,为我省争得不少荣誉。然而,我们在享受和赞赏黄梅艺术成就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了黄梅戏发展的基石——传统黄梅小戏,他们那种自然、朴素之美,是当代黄梅戏雅丽、华茂之美的源泉。有些剧目时过百余年,不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的乐队编制目前呈多样性,有以纯民乐而组成的;有中西合璧的;有民乐加电声的等等。主要是根据剧团的职员编制和经济实力而定,特别在县级剧团更是因团而异,因戏而异,因地制宜,大小不一,多则数十人,少则几个人,但无论乐队大小,乐队中主胡是切切不可缺少的。它那十分突出的领奏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否则黄梅戏就缺少了韵味和特色。所以主胡在黄梅戏整个乐队中的独特地位,就格外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文化产业中包含了戏曲这一很大的块面。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戏曲也应该产业化。尤其是在“黄梅戏之乡”安庆,今年初,关于黄梅戏能否在市场中得以发展和壮大,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安庆的一些传媒还开辟了专栏进行了讨论。由于我从事的是这方面工作,我有过跟随剧团在各种剧场演出的经历,我能体会到观众喜爱什么艺术。因此,黄梅戏走市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5.
这天,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的报告厅里热气腾腾。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麻彩楼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黄梅戏讲座。为扩大传统戏曲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像这样的戏曲系列讲座,在中医药大学已经举办多次,都是由其精品社团——戏曲协会主办。由于宣传到位,在这座规模不大的学校中,已经发展了近百名协会成员。本次由“老会长”——卞琴同学亲自出马,请来了麻彩楼老师向大家介绍黄梅戏,并为其制作配套PowerPoint,视听兼备,效果甚好。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同学一直站着听到讲座结束,中途竟无人离场,可谓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据最近的“央视网”观众调查结果,黄梅戏拥有的观众已雄踞五大剧种之首。但追溯黄梅戏的历史却很短。黄梅戏是在徽班晋京之后才在安庆地区发展起来的,但那时是叫“黄梅调”,或“府腔”。因为当时的安庆市称“安乐府”。据专家考证,黄梅戏真正成为一个剧种,那是近百年前的事。它经历了“二小戏”、“三小戏”到“本戏”的嬗变。现在流传下来的所谓“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就是黄梅戏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实际上,这些戏的诞生都是由  相似文献   

7.
竹笛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民族乐器,从牧童牛背横吹、渔樵山野抒情,到都市礼仪庆典,宫廷祭祈朝拜,无不体现出这尺余竹节的神奇韵力。自古至今,随着音乐结构改革,使它在音乐中的地位独到自居。在黄梅戏音乐中,它虽不比高胡、琵琶一类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乡村文明创建的基础。本文将以安徽安庆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在农村社区黄梅戏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区人口外流、黄梅戏人才稀缺、无经费保障等问题,随后,提出该区域需通过加大乡村区域黄梅戏人才培育力度、改变以往落后的戏曲观念、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黄梅戏科学发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戏曲市场调查,在最受观众喜爱的戏曲剧种排名榜上,黄梅戏近年来名次节节攀升,年年进位,仅次于京剧,名列第二。这是一个足以令黄梅戏从业人员和安徽人高兴的好消息。三度梅开,汗血浇灌,这里面既有各级领导的高明决策和促进,更有广大演职员的努力和奉献。  相似文献   

10.
记不得是去年的几月份了,铜陵市拿来一个黄梅戏现代戏剧本征求意见,叫做《青铜之恋》。看过之后,虽然觉得剧本尚不成熟,却感到题材很好,值得继续往下做。现代题材的黄梅戏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是薄弱环节,而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内容的黄梅戏更是一纸空白,倘若真能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笛文化历史悠久,是一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管乐器。常用笛子的制作工艺一般以竹为主,所以又称竹笛。竹笛的材材,一般选用质地硬韧、纤维细密的 竹材品种。我们安徽的紫竹就是国内较出名的制笛竹材之一。笛子音色清脆、嘹亮,笛音灵活善变、穿透力极强,可独奏、合奏,也可伴奏,在黄梅戏伴奏中,笛子可算是最富于艺  相似文献   

12.
记得十多年前,刚刚从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毕业不久,我来到安庆市黄梅戏三团做了一名职业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女驸马》、《洞房》折子戏,担任的角色叫冯素贞。 那时真无知,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度,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一招一式都是老师教的,记住就行了,就那样,居然还在安庆马山宾馆为首长们演出,如今想起,除感到可笑之外,心中竟还记起阵阵童真的甜蜜回忆。 匆匆走进了新的世纪,我在省黄梅戏剧院排练的《女驸马》(全本)演出中担任冯素贞一角,经过了十余年的挫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艺术的重要法规,当黄梅戏艺术家喻户晓的时候,当人人都能哼上两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开笑颜”“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时候,我们发现:在黄梅戏艺术中最令人经久难忘的,依然是黄梅戏的演唱艺术。当我们由衷欣赏那优美、深情、富涵浓郁乡土气息的圆润的黄梅戏唱腔时,我们不能不怀念在这种唱腔艺术中作出过  相似文献   

14.
    
阿进 《生态文化》2003,(3):40-40
男人有戏,女人也有戏。男人和女人合演一台戏。于是戏就有了内容。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梅兰芳编演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俊袭人》等"红楼戏"。从剧目看,三出戏均是新编古装戏,在剧本构思上颇多新思路;从表演看,梅兰芳于规矩中见功夫,创造性运用唱腔、表情、身段等戏曲手段,刻画了"红楼"人物形象;从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看,他从古代舞蹈、绘画及昆曲中汲取精粹,使"红楼戏"生发异彩;从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看,梅兰芳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使"红楼戏"的舞台设计古典而时尚。梅兰芳的"红楼戏"是其艺术思想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处处有创新,却"毫未出戏中规矩",坚守戏曲艺术之根本,创新的尺度拿捏得当,值得当代戏曲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剧种多达三百有余,各剧种之间 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唱腔与音乐,因此,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各自的声腔发展衍变史。 黄梅戏是一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期间它也是随着时代的推进一直不断地在发展、衍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发展得非常迅猛,黄梅戏的发展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它的音乐发展尤为人们所瞩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戏的音乐(包括唱腔、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安庆市黄梅戏一团上演了由邓新生、高国华创作的大型古装戏《夫人误》。丁同演梅氏,刘广慧演胡夫人,郭幼华演皇后,我演费我才。当时,尽管排这出戏时在经济上投资不大。但集中的优秀演员在该团演出史上实属少有。该剧演出的整体效果很好,争取到大量的观众,这种现象引起省城各界的重视。因此,该剧有幸成为安庆市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艺术节的唯一一台黄梅戏。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8.
由安徽省黄梅剧院小梅花剧团在长江剧院隆重公演的6场黄梅戏和观众亲切地见面了,我以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看完了由剧作家陈望久改编的《大眼睛的期盼》。全剧清新激越,完全展示了小梅花剧团一拔年轻演员美丽的嗓音,他们得体的表现,以及作曲家陈精耕用如诗如梦的旋律将黄梅戏打造得格外精彩动人。诗一般的大写意的手法将富有创意的舞台表现得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说起安徽的黄梅戏,就不得不提到已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和严凤英。上个世纪50年代,电影《天仙配》使得两位艺术家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有趣的是.当时国内外很多观众都误认为王少舫和严凤英是夫妇,其实,他们两人只是舞台上的一对伴侣,生活中他们各有各的家庭。如此.热心的观众在知道真实情况之后,很是遗憾。50年后的今天,在黄梅戏的舞台上,终于出现了一对比翼双飞的鸳鸯乌——蒋建国与吴亚玲夫妇。  相似文献   

20.
快乐一家亲     
田海燕的声音里有一种单纯的甜美,象夏日的和路雪,没理由不喜欢。所以,我居然就这样从唐突的造访到和她愈聊愈开心地慢慢煲起了“电话粥”。田海燕,安庆黄梅戏剧团的演员,拍过电视剧等近二十部。2000年,在著名导演胡连翠执导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二月》中,饰演了女主角陶岚,其清新动人的形象给人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