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叛逆心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疏导这种叛逆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现状调查,探讨其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叛逆心理量表》,对桂林市13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更多地表现在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相对较少;男生的叛逆心理较女生更明显,高一学生的叛逆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叛逆心理越明显;独生子女在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和城市学生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表现明显;学习表现越差的学生,其叛逆心理表现越明显.结论:内心的叛逆是中学生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组织结构、学校教育因素等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叛逆心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叛逆心理的含义界定入手,结合大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认识到叛逆心理的危害,解释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希永 《教师》2012,(30):10-10
叛逆是处于青春期高中学生的重要特征,而叛逆往往对学生自身起着消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中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以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5.
朱丽花 《考试周刊》2014,(42):42-42
叛逆心理是当前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各科学习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学科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语文学科作为当前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如何将学生的叛逆心理转化成正能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定势心理形态,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我们要深刻揭示叛逆心理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引导大学生消除消极的叛逆心理,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宇 《班主任》2013,(11):51-53
叛逆心理较严重的学生往往是最令班主任头疼的,在教育这些学生时,班主任轻不得重不得,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了解学生叛逆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叛逆学生问题并非无解。就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我对叛逆学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叛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行为状态,“叛逆期”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按照心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元喜 《考试周刊》2011,(89):72-7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尤其使教师束手无策。如何正视学生叛逆心理。跨越教学中的主观障碍是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并依此提出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叛逆心理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任其发展形成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给予纠正,引导他们改变叛逆心理,走上心理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性,青少年或深或浅都会出现叛逆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少年叛逆的行为表现,剖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原因,从青少年主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对策,以科学理性引导青少年顺利健康度过青春叛逆期,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对小学生的施教过程中,家长、教师普遍感到当代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叛逆现象,一旦形成"叛逆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叛逆心理"进行剥析与培养。  相似文献   

12.
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当今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3.
叛逆心理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叛逆现象时有发生并对学科教学已经造成影响。为此,应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恰当评价学生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联合多方力量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等策略,来调适和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4.
葛振萍 《新疆教育》2013,(10):158-158,164
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这个主题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心理行为等的发展还不稳定,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些叛逆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体育课中学生叛逆心理表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大学体育课学生叛逆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包括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体育设施、校园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外在因素。改善大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对消除大学生体育课叛逆心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  相似文献   

18.
王倩酝 《天津教育》2020,(7):163-16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对于处于心理过渡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与他人意见不合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仅来自心灵也来自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说<飘>自从问世以来,书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一直是个引起各方争议的焦点人物,争论者大多围绕着郝思嘉的叛逆心理和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个性展开探讨.其实,在她的叛逆心理和所作所为里面,寄寓了作者对美国南北战争后的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艺术评估.  相似文献   

20.
彭广文 《文教资料》2008,(30):106-107
生理发育接近成熟而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高中生或固执、或彷徨、或爱幻想,表现出来的叛逆让教师家长头疼不已.认真思考、仔细探究.其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如何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点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笔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究各种叛逆心理表现形式背后掩藏的真实心理状态,找到疏导叛逆心理的一荆良药,从而给各位同仁和家长朋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