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课本第115页在介绍对外交通路线时写道:海路向东,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可课本中第116页《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和与课本相配套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只标出了扬州,却无登州的踪迹。登州在何处?在授课中学生多次请问于我。带着学生的问题,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才知道登州在山东半岛上,唐朝时设在牟平,后移至蓬莱。课本关系到众多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错误,以免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登州”何处?$陕西省商南县赵川中学@杨联合  相似文献   

2.
瞭望角     
应“日本教育技术法则化运动”的邀请,“上海师大教育交流代表团”一行六人,于8月初赴日访问。我作为成员之一有一个特别任务,就是给日本学生上一堂课,内容是日方指定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杜南的《春望》。竭力促成这种形式交流的是日本教育界的前辈、曾经在上海师大给中国学生讲过课的平井八重女士。地的要求很简明,让日本学生了解中国学生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她办事热情、严谨。为了这堂课成功,她专门指定翻译,事先与我见了面,我也把讲稿以及有关资料事先给了他们。后来看到他们把所有材料非常周全地打印袋装,听课者人手一份,并称之为“特别讲座”。  相似文献   

3.
《开放与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理的过渡性特征陆令年胡根虎\苏州市横塘中学东亚地理一节,课本以日本地理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但作为东亚的诸国,由于都是与我们中国相邻的国家,因此,对它们的基本地理情况,我们地理教师还是应该帮助学生来学习和了解,让学生较多地掌握相应有关的知识内容,这...  相似文献   

5.
翻开课本,首先看到的是“目录”。“目录”居于课本之首,但它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它根本不屑一顾;多数学生也只能用它作为查找课本内容页码的参考;能认真研究和应用“目录”的极少,这与“目录”的“之首”地位实在不相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发挥“目录”的作用。 第一,在新学期或新课本开始使用时,运用“目录”介绍新学期学习内容或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时,结合课本第一章的“引言”,让学生阅读目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课本《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区和日界线”,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区时的计算”,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很多初一的学生,正因为没有真正弄懂这一部分知识而挫伤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探讨这一部分教材的不同教法,从而选择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教法,甚为必要。 有关“区时计算”的不同教法,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的知识同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如果只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却不能在中国地圈指出它的地理位置,这就很难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完成这一重任?我认为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小学地理课本第一部分安排的就是平面图和地图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面图扣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在教学《政区和地形》一课时,出示“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从政区图中可以使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8.
一、突破教的惯性———“我当学生的助手”犤惯性犦“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后练。”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审视这样的教学方式,其长处是学生能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地接受课本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能按教师的意图展开。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是教师言语的复制。犤突破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下面是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个片段。师:刚才同学…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中国地理课本,开篇就是“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内容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但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加之教材内容抽象、概括,也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时区和  相似文献   

10.
本册课本与全套教材一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和相应的人文素养为教学目标。由于本册课本是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编写者反复精读课文,修正单元导语,研究“研讨与练习”题目,反复研讨和改写“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总之,注意照顾学生“初始”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下面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三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地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旅游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地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运用生活化的手段构建的地理课堂正是帮助学生在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是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的践行。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国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而编订的。《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简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背景,阐释了地理课程标准的性质与价值,论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对设计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作了简单的介绍。 “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内容标准”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组成,把地理课程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学习历史,既可加强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又有利于开启形象思维的大门,从而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创造条件。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在叙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时,有两幅货币插图,一幅是《开元通宝》,一幅是《和同开(王尔)》。这是两幅性质相同的插图,教材把它们放在一起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比较之意,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两幅图充分展开“唐朝对日本文化影响”的比较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本册课本与全套教材一样,以《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和相应的人素养为教学目标。由于本册课本是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编写反复精读课,修正单元导语,研究“研讨与练习”题目,反复研讨和改写“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总之,注意照顾学生“初始”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下面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三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评价建议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的 ,不涉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活动状况、学业成绩 ,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行为表现等是地理学习评价的对象。《标准》所提出的评价建议较为原则和宏观 ,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一、“地理知识与技能”评价的要点及案例“地理知识与技能”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高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后 ,在“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其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他章节的基础。通过学习该内容,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也为西部大开发积蓄力量。二、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我力争做到三个统一(即:课标与教材相统一;方法与手段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和三个注重(即:挖掘教材,注重深度;丰富教材,注重广度;提炼教材,注重高度)。三、三…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较之《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在形式、内容和体现地理课程教育理念上都有了深层次改革和创新,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把握“内容标准”改革创新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当前学习、理解地理课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1.“内容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地理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 《气度恢弘的隆胜时代》是七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的繁荣”三个部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唐朝的盛世时代,应该说学生很感兴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开发教学资源,使略显平淡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有兴趣是老师在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本设计考虑以下问题:1.如何充实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武则天和唐玄宗;3.如何在教学中始终感受到思维的挑战性。本设计基本点在于适合七年纪学生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语五年制五册第七组《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词句优美、内容浅显的好文章。学习这两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紧扣“美”这条主线,指导学生欣赏《大雪》(节选自自读课本《雨后春笋》中的《长自山的冬天》)。学生在鉴赏、品味文章中受到了美的教育,陶冶了爱美情操。  相似文献   

20.
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走上讲台开始讲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请同学们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开始了学习,精力十分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