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登大雅之堂”,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常用的一个成语。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初诗坛承晚唐遗风,盛行杨亿、刘筠等人内容贫乏、浮艳柔靡的“西昆体”。黄庭坚力图继承欧阳修、苏轼等人反西昆诗风的诗歌革新工作,大力提倡学习杜甫。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诋斥王安石新法,於宋哲宗绍圣  相似文献   

2.
西昆派及其领袖杨亿素来被认为模拟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风格,西昆诗风乃晚唐诗风之延续。而实际上杨亿虽以李商隐为师法对象,但已渐渐走出唐诗的范围,初步展现出宋代诗家的特质,是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而江西诗派及其掌门人黄庭坚又受到杨亿诗学思想的影响,并且有了进一步的脱化转变,最终实现了由不成熟的宋诗向成熟的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西昆体     
<正>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至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4.
西昆诗人与阜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昆体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作品见于《西昆酬唱集》的十八位诗人中(其中一人缺名),五人与阜阳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作为西昆派领袖的杨亿、刘筠,尽管作品散失严重,仍留下了一些与阜阳有关的诗文。本文旨在罗列有关材料,以期对研究阜阳历史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古今诗话》记载了一则故事:“优人有装为义山者,衣服败裂,告人曰:‘为诸馆职(扌寻)扯至此’。闻者大噱。” “诸馆职”指北宋真宗时代在中央政府当文官的一批诗人如杨亿、钱惟演、刘筠等,“(扌寻)扯”是撕夺的意思,“噱”即笑。这则故事讽刺了宋代那批诗人抄袭模拟李商隐诗风,后来很多人都引用过它,亦作为贬斥这批诗人的佐证。 当然,这批诗人不甚高明,但也未见得那么低劣,且从宋初诗风慢慢说起。 晚唐五代以来,诗歌写得越来越纤巧平庸,姚合、贾岛那种尖新小巧的诗风与白居易那种不易畅晓的诗风逐渐合流,形成了一种格局狭小但清新流畅的风气,诗人的生活情趣又集中在闲适澹泊的林泉山水之中,写来无非是老一套。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曾讲过两个故事,一则说当时有个叫许洞的进士,和九个著名的诗僧分题吟诗,他向诗僧们约定,不许出现“山”、“水”、“风”、“云”、“竹”、“石”、“花”、“草”、  相似文献   

6.
苏舜钦文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是以欧阳修主盟文坛为标志的。在此之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剧烈斗争:前期主要是同晚唐五代余风作斗争,后期则主要是与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风气作斗争。在这次斗争中,最先以“复古”口号相倡的是柳开,其后的王禹偁、穆修、尹洙、石介、苏舜钦和梅尧臣诸人,都在理论或创作实践中不同程度的为这次革新运动作出了贡献。其中苏舜钦被后人认为是挽杨、刘之颓波,导欧、苏  相似文献   

7.
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并不能说就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亿与钱若水相识于淳化元年,当时杨亿在秘书阁读书,钱若水则直史馆。钱若水与杨亿同朝为官,同为宋初名臣,不仅都官至翰林学士,且都生于太祖朝而卒于真宗朝,都是年轻时即得志,平生雅习佛乘,且均于40余岁的年纪辞世,相同点较多。二人道同气合,心照神交,相互间的交游对彼此的思想与文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围绕杨亿的词臣经历来清理杨亿四六文的创作情况。杨亿的一生以词臣自任,也以词臣显名。杨亿及其所代表的昆体四六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对北宋中后期乃至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2月24日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科学启蒙》编委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筠院士获得首届"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成为该奖的惟一获得者。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为刘筠院士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