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六个年份的截面数据,从规模和密度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变化与影响因素。主要结论:第一,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在减小,均衡性有所提升;第二,人口、经济、政治资源、文化氛围、地理位置、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因素都与高等教育区域分布显著相关,政府政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第三,经济和人口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但这两个因素作用的发挥随着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3,(6):97-101
以仙游县和秀屿区为例,在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析莆田市的人口流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莆田市人口流出规模大且距离长,流出人口以初中教育文化的青壮年务工经商男士为主,长期在外流动人口返乡意愿不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不如周边地区、敢闯敢拼的地域文化和浓厚的迁移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是形成上述人口流出特征的三大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安徽省1978-2013年的教育规模、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发展带动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是安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徽省经济增长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Granger原因,然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不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合理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贤 《高教论坛》2021,(9):97-104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来华留学生的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占据主体,中部地区增速缓慢,部分西部省区发展瞩目;当前,来华留学生的区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高等教育规模显著相关,但与其高教质量不相匹配。研究发现,教育规模、经济水平、地缘优势、马太效应和政策驱动等是影响留学生分布的重要因素。为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优化发展,传统优势地区应逐步扩大已有规模,努力优化教育结构;新兴边境地区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努力促成富集效应;中部劣势地区应灵活创设留学形式,努力提升开放水平;长期滞后地区应充分利用政策供给,努力扩张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5.
基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1999-2012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规模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差异逐步减小,但依然显著;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规模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整体而言,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规模的发展受到人口因素、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影响;从各个分时段普通高校本专科教育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具体影响因素各异,但以人口因素为主因。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已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量失业。据估计,泰国大学毕业生过剩,失业率分别达到24%至70%。据预测,1978年菲律宾高校毕业生剩余率高达71%,1982年达67.9%。在印度,城市人口中大学肆业生失业率男女分别为70%和10%;大学毕业生失  相似文献   

7.
国际移民是国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它对目的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相关数据考察了国际移民对OECD国家经济及劳动市场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移民流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移民存量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即移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长期效应。第二,移民流量对目的国本地居民失业率影响显著,移民流量增加1%,失业率下降0.18%;移民存量同样能够显著降低本地居民失业率,移民存量增加1%,本地居民失业率下降0.48%。移民对失业率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第三,移民流量及移民存量对目的国本地不同性别人口失业率影响均显著为负。第四,移民流量对本地居民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移民存量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居民的工资水平。第五,移民存量能够同时降低高工资人员比例与低工资人员比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第六,移民流量对目的国性别工资差异影响不显著,但是移民存量能够显著降低目的国性别工资差异。由此可见,国际移民显著影响目的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但是异质型国际移民对目的国经济增长及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以及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率值总体处于0.9以上的区间范畴内,且东部地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明显低于其余三个区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处于非有效区间;对于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产业高级化程度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政府影响力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正面影响;四大区域受不同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李灿美  冯遵永 《江苏高教》2020,(11):113-119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空间分布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空间均衡化和缩小区际教育差距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分布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依次递减格局,其集聚特征表现出高高和低低分别相聚分布;各地区的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度和供给的外溢性并未完全匹配,造成开放异地高考势在必行。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税感和人口因素对高等教育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中国31个地区1997-201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是受居民需求因素影响的,与人口水平、收入水平和居民税收负担密切相关,中西部高等教育需求更为敏感。中国31个地区,高等教育供需差距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大,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需求的敏感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联动发展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规模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相关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因素。城市化率的提高,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 配公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收入分配越趋于公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存在区域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需求角度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源于过度需求,而非差异化需求;衡量过度需求的变量对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而衡量差异化需求的四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表明差异化需求并非是决定一个规模地和区相民对办规高模等影教响育均发呈展显的著主正要相因关素; 从从政供策给角角度度看看,政,人府均对G民D办P对高民等办教高育等的教政育策的显绝著对影响地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且同等条件下,人口越多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绝对规模越大。故需转变观念,多样化发展;适度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导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民办高等教育也是以公益性为主的社会事业,其资源配置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和经济两种视角对扩招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基于人口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生教育呈现显著的差异化格局。相关分析进一步发现,高等教育布局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在加强,与经济水平的相关性在减弱,这表明了政府和个体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变化,在基于人力资本的工具理性基础上增加了基于民生福祉的价值理性;但追求公平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测算发现我国有诸多省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不协调。增强协调性以更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应作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BCC)对我国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的测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投资在经费规模上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即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且在绩效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而基于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对于全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高校生师比和政府财力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三大区域受不同影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模型对浙江省高等教育宏观需求量与高等教育个人支付意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至2002年,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且仍可继续扩大;独立学院是浙江省优质、高效发展本科教育的有效之路,但其规模发展潜力受高校学费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政府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研究分析21世纪初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客观必然性、主要制约因素及其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口结构、GD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构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在2008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20年前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我国将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部六省2000~2009年度的面板数据,对影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利用时间固定效应的幂函数与指函数模型研究表明,滞后一期的生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城镇化水平正向影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而实际人均收入、政府规模和生师比负向影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同时考察财政分权度、政府竞争度与政府规模两两之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交互作用时,政府规模与政府竞争度对生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通过比较研究还发现,不含控制变量项的时间固定效应幂函数与指函数模型是最优的,财政分权度和政府竞争度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首位规模、首位比和分布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我国1997年和2002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况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不均衡状态。表现在2002年与1997相比,各行政区内首位规模急剧扩大,同时,首位比超过0.5的城市数量增加;从分布系数的指标来看,各行政区内相对于人口分布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高等教育各行政区内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比较均衡。除了个别省份外,从1997年到2002年,分布系数各项都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略有波动。(2)我们考虑了高等教育质量因素后,对高等教育资源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态有一定影响。最后,本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