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丁地华 《课外阅读》2011,(3):101-101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我们也许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自尊心可能一度受到过这样那样的伤害,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去保护我们学生的自尊。我们要真正地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里,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扬其善救其失,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在呵护学生自尊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多做一些自我反省,我们是否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又是怎么伤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全永日 《中学文科》2009,(18):140-140
尊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维护自我尊严并给与他们应有的人格尊重,这是因为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日渐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但由于他们毕竟年轻,阅历不足,而且因为稚嫩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常常会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这种自卑和封闭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正>1.尊重与激励策略新课程语文课堂评价,激励是目的,尊重是基础。尊重学生即将学生平等对待,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放飞自己的思想。事实上,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正是老师在平常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风靡一时的"自尊运动"现在已经有所降温,虽然许多教育家确信学生的自尊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尊运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停止关心学生的自我认识而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学业成就上。教师给学生的每一次反馈,都会传递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5.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性方刚,自我意识及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而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但由于其涉世未深,阅历不丰,又比较稚嫩、脆弱,他们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7.
正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而在班级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学困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障碍。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的领域。"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而这一艰巨的任务更多地落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必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找到培养学困生正确的自尊意识途径,使这些学生树立起自尊意识和改变不正确的自尊观念,促使他们健康地发  相似文献   

8.
江可佳 《教师》2008,(20):18-19
学生的学业不良,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自信心不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尊。低自尊的学生一般都是自卑感比较重的学生,他们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胆地进取或创新,造成学业成绩不良。因此,要想使低自尊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立自信,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9.
职高新生大都带着低自尊的心理进入学校,对职高生来说,只有首先重视自己,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才敢于把自己推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针对职高新生的现状去研究分析学生低自尊的成因,以及学生目前最看重哪个方面,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最看重的方面获得成功,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  相似文献   

10.
自尊即自我尊重。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对社会存在的个体而言,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就无可厚非的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关心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尊,使他们获得社会和自己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以人性化的教育去教育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尊自爱,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3.
职高新生大都带着低自尊的心理进入学校,对职高生来说,只有首先重视自己,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才敢于把自己推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针对职高新生的现状去研究分析学生低自尊的成因,以及学生目前最看重哪个方面,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最看重的方面获得成功,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  相似文献   

14.
正几年前风靡一时的"自尊运动"现在已经有所降温,虽然许多教育家确信学生的自尊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自尊对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表扬,作为形成自尊的主要武器,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若运用正确,表扬能帮助学生们变得更加成熟,使之能乐观地迎接智力的挑战,理解工作的价值并能正确地处理挫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被试学生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Ⅰ类学生450人,占16.01%;有某种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的Ⅱ类学生790人,占28.11%;心理健康的Ⅲ类学生1570人,占55.87%。UPI分值与自尊分值显著负相关(r=-0.3515,P=0.000),UPI三个类别学生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12.079,P=0.000)。我校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女生,应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尊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走近学生,用心去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这样,有些学生或许会找回丢失的人格自尊,或许会点燃他们即将  相似文献   

17.
墨水风波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时的监护人,不仅要保护他们的身体不受伤害,还要像呵护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呵护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进行的主观评价。自尊水平高的人在学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反之,自尊水平低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国内针对大学生的自尊研究主要有两类,不同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调查以及其他变量与自尊水平的关系。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21世纪的大学生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持和交融中,自尊水平是否受到影响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的被调查者来自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包括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共546名学生。研究发现,所有被试者在西方文化的认同上稍高,但东西方文化对他们自尊水平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孙国军 《考试周刊》2012,(88):157-158
单亲学生是我们学生中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尊而敏感。作为老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引、特别的关爱。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努力,帮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主观内省 ,是人的重要心理机能。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 ,自我意识是否良好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为学生树立自信、自尊的榜样。自信和自尊是积极自我意识的基础 ,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是自信和自尊的表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自信的表现、自尊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去点燃学生自信和自尊的火炬 ,照亮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