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诚信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更要突出诚信友爱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就教育的功能而言,教育诚信则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变化,也使我国的教育诚信出现了许多失范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的教育诚信现状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失信原因,寻求正确的应对策略,加强教育诚信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
诚信教育不是在一般的教育内容之外增加冠之以"诚信"的内容就够了,也不是常规教育之外另外开展的教育。其关键在于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与意义,检视不诚信现象及原因,用诚信的理念改造现有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然。当学校教育紧扣住育人的本然,教师能实实在在做好一点一滴的育人工作,用工作实绩而不是机会主义、形式主义的方式获取上级认可,整个学校系统的环境、制度、人际交往以及行为方式就会以一种诚信的方式运作着,这一切等于给学生树立了最有力的诚信榜样,此氛围中也有助于师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的诚信教育往往停留在对诚信内容的灌输和倡导上,让学生觉得虚伪不实,反倒为其树立了伪善的榜样,这可能是诚信教育成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诚信教育绝不是在一般的教育内容之外增加冠之以"诚信"的内容就够了,也不是在常规教育之外另外开展的教育。关键在于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与意义,检视不诚信现象及原因,用诚信的理念改造现有教育,让  相似文献   

4.
教育策划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谋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教育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教育策划需把握和处理好规律与策略、科学与艺术、战略与现实、形象与质量、谋略与诚信、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使之融合、协调。教育改革不是教育革命,它是各种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融合,并在融合中创新。作为新兴学科的教育策划学,在这种大趋势中兴起,更应体现融合的思想,在融合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期的主题是“创建诚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诚信”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创意,自古有之,但它却是个永恒的主题。处在激烈竞争中的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必须在遵循市场竞争规律的前提下,诚信为先,视“诚信”与其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在组织稿件的时候,记者接触了部分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眼见与耳听,使得记者深深感受到“诚信”在这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中的核心作用。今天我们刊出的几个诚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在文字上的表述远远不及他们的实际成效,因为他们今天的良好发展足以证明了“诚信”在他们那里的实践效果。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诚信”不在我们这里,它产生于社会和就业,是教育培训对象心底里的认可,是教育培训机构持续发展的证明。我们今天的这个话题虽是老生常谈,但它却包含着盎然生机——给他人“诚信”的人,必然给自己的生命加寿,也就是给自己的事业创造更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诚信,有学者这样解释:“心中想的和嘴上说的一致是诚,嘴上说的和行动一致是信。”简言之,“诚信”即“诚实”和“信用”。史有名鉴,古有名训,诚信乃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需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就更要讲诚信了。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虽然同经济领域诚信或其它行业诚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是一致的,即“以信立业”,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教育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来,对于特教课程的实施我有切身的体验,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可以说对于我们的培智教育教学我们一直是在研究和探索中前行,如何给这些孩子更适合、更实用、更有效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全育课程是基于我们的生存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分科教学到综合课程,一步一步走来,如何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如何能让学生接受和进行更全面有效的教育,新课程让我们能更好地基于学生选取教学内容,更全面的给予学生生活化、合适化的教育和训练。我们课程的设置是以综合课程为基点,同时又解决综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较以前更完善、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程;全课程教育并不是仅仅涉及课程的一种新的模式,它是一种新的课程与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更系统、更成熟、更完善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放的教育,而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效应。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工作中,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更是一个难点话题。如何在"减负"中不"减质"呢?我想首先要理解"减负"的本质。"减负"绝不是降低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也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实施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中的语文课程应是语言(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复合,二者各有独当之任,既不能相互混杂,也不能相互取代。我们长期缺乏语文课程的复合性意识,带来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系列问题,语文教学成了既不是语言教育也不是文学教育的两不是、两不像课程,以致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治”是一种方案,当然,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6期刊发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的《用"诚信"的方式培养诚信》,摘编如下:实验研究证明,说教式的诚实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因此,教育者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教授"诚实的品质上,而应该放在致力于重构那种一贯的、经常的、成功的师生实践方式和健康情境,让学生想不到欺骗或者觉得没有必要不诚实.诚信教育不是在现有教育体系中简单做加法.增加一些精心组织的专门的诚信课和诚信活动,当学生中出现了诚信问题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固然是需要的;更重要也更本质的是,用诚信理念改造学校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体现诚信精神.康德从对自己的义务中推出诚实;他把说谎看作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放弃,看作是与自杀同等程度的东西:后者毁灭肉体生命,而前者毁灭道德生命.同样,教育、教育者、学生的真实道德生命,也在于忠于其职守.  相似文献   

11.
熊飞  邰新军  徐梦婕 《家教世界》2013,(9X):164-164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道德素质在当时的世界上被人们称道。而当今社会,烦乱的灯红酒绿,过度物质追求让诚信出现了障碍,诚信危机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一个国家不讲诚信不知其国,一个家庭不讲诚信不知其家,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其人。更让人们担忧的是,象牙塔中的学生们也在渐渐丢失诚信。作为学生"德育教师、人生导师"的我们,该怎么样面对他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教育我们为人处事必须正直,守信。孩子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诚实守信。所以,诚信在幼儿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立足的根本。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萧条,经济危机的渲染,诚信逐渐的远离了我们,利欲逐渐引领者社会之风。本篇文章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运用和在日常生活中,诚信的所在以及制造一个特定的节日,让孩子们一起感受诚信教育的乐趣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相似文献   

13.
蔡莉 《继续教育》2007,21(4):57-59
开放教育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支持服务的方式来进行,它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的直接监管,所以更需要建立和完善以诚信为基本特征的校园文化。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崇高理念导向,更要说明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生动活泼,符合开放教育要求的形式,让学生们接受这样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底还有多少距离?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我一直在想,这几年,教育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我们还缺什么?资金吗?不是。师资吗?也不是。先进的设备吗?更不是。我觉得,当前学校教育最缺的是精神,是灵魂。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活动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差异,我们的个性化教育便失去了根基。个性化的教育要求我们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不平等的教育,更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同的孩子,或简单粗糙地给孩子贴上不同的标签。  相似文献   

16.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地交往,我们要呼唤诚信,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教育学生要在熏陶中感悟诚信,求知中内化诚信,身教中树立诚信,体验中完善诚信.  相似文献   

17.
<正>诚信和规则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关键词。恪守诚信与规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诚信与规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生是未来文明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对于小学生遵守诚信与规则的教育显然值得我们重视。虽然从主流看,小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社会功利倾向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小学生。小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不容我们教育工作者乐观的。在这方面,我们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不能疏忽,不能简单,更不能有功利思想。我们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着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的心灵中建筑起恪守诚信与规则的"长城"。细化,寓教于学习生活中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更要讲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后,“诚信”再度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人们大声疾呼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搞好信用建设。“打造诚信中国”、“诚信是通行证”、“诚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资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诚信”……这些的语言,无不体现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不只是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样也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尤其是教育。我们认为,教育诚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石。陶行知的“真人教育”,亦为诚信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在今天构建诚信社会和对青少年的真人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陶行知的真人教育思想,从中汲取有益营养和育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开展赏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等对待学生。然而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也不是生产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我以为,惩罚在教育中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