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海上发射优势多海上发射模式是除火箭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之外,又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发射方式。火箭为何要进行海上发射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高磊说:"与常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也将于4月23日至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说到航天飞行,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小编首先想到的是火箭,因为火箭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2019年,我国将接连上演航天重头戏:"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复飞、"长征十一号"火箭将进行中国运载火箭的海上"首秀"、全年将出动7枚长征运载火箭,计划再发射10颗北斗卫星,进一步完善北斗三号系统……真是好戏连台。自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专家罗伯特·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液体火箭至今,世界各国的火箭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也在不断实现着人类"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国内速递     
正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传出消息,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这里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将集科学传播、旅游观光、体验休闲、科学实验为一体,基地项目包括天文与航天科普教育、主题休闲度假、影视作品摄影、科学研究与模拟训练等重点内容。当地主管部门表示,未来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9):6-7
<正> "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展即将揭幕北京时间9月29日晚21时16分许,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中国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全长10.4米,最大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1,(14):58-58
由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15日在中国科技馆首发。本套《丛书》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创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一线科技专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知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我国成功发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12月11日零时4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是中阿两国航天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阿尔及利亚第一颗通信卫星,将主要用于阿尔及利亚的广播电视、应急通信、远程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周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鼎苍穹50年来,一枚枚"长征"火箭飞向太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对中国载人航天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次发射对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任务不仅考验了火箭的性能,更对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技术发展意义深远。"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为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3-I0003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付毅飞)"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同时在轨运行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我们所盼望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9月26日在京透露,我国将于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其设计寿命为2年,但时至今日已在太空运行近三年。王兆耀说,目前监测数据显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正常、状态良好、推进剂充足。专家预测它还能继续在轨工作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科技信息     
<正>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再访天宫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长二F火箭完成全面"体检"近日,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十号飞船发射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火箭发射试验队,顺利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18):6-7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投用9月14日,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7日,"中国航天日"甘肃金昌分会场开幕式暨"火星1号基地"开营仪式在金昌市"火星1号基地"举行。"火星1号基地"是目前为止中国首个根据真实航天逻辑打造的火星生存模拟基地。目前,"火星1号基地"已建成总控舱、气闸舱、乘员舱、生物舱等九大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我国“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着载入航天发展的宏伟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据悉,“神州”四号将于今年9月携带一枚“奥运小星”升空,预计2005年前我国将发射载入登月。中国不久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载入航天的国家。我国为什么要巨资进行载入飞船的研究,载入飞船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回报呢?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4):58-58
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启动。这一研究涉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推动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我国航空航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8家知名研究院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重要方向,将有力促进航。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5日,我国在新建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甲上面级,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多种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6月25日,一个令国人期盼已久的日子。北纬19度,东经110度,一个让世界目光聚焦的方位。随着发射场系统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新开张"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中国探测器要去火星了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46年后,中国又将目光瞄准了火星,"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获准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探测器将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一颗广电专用传输卫星"中星6C"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00次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为我国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从项目立项到产品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过去6年间,天舟一号"隐姓埋名"苦练内功,经历了上千小时测试验证,经受了上百次大型试验考核,百炼成钢。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成功。4月23日,天舟一号与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国正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天舟一号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下称"航天五院")研制。而在航天五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体研制团队中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的从二十八九岁开始便和"天舟"结缘,从蓝图到首飞,伴随"天舟"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6月25日20时整,万众瞩目之下,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将多个搭载首飞的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时间追溯到1970年,那一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空。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197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被提出。  相似文献   

20.
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不仅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和前进决心,也同样是对我国航天科技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科技路线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