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借助于Gideon Toury的面向译入语(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中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论,拓展成为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概念。通过分析《狼图腾》英语译文Wolf Totem对于原文中主题之一狼意象的表达所出现的微妙变化的现象,考察研究了译入语的相关文化规范,进而得出译文所呈现的相对正面而又被简化了的狼意象是为了形成对译入语读者而言可接受的翻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离不开文化,因此,要对一种语言进行翻译,译者必须先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意象的不同背景知识,全面考虑源语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因素,才能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否则就会造成文化意象的失落或错位。本文探讨了英汉语言中一些文化意象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意蕴,结合人们对中西文化意象的不同理解,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的具体翻译策略,以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文化意象的翻译一直是译者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翻译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重要的是译文能够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文所富含的信息,其中当然包括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否则就会影响原作内容的传达.本文主要以《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为例,探讨习语英译中文化意象的失真及其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意象词认知翻译观角度对比评析了《醉翁亭记》中概念性文化意象词和联想性文化意象词的六个英译文版本,旨在比析最佳译文并探索文化意象词的具体翻译方法。比析结果发现,各位译者在文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上呈现翻译思想的多元化趋势,而体现融合翻译思想的翻译方法所翻译的译文则可较好地实现翻译和谐性,适应当前国际跨文化交际形势,促进文化间的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6.
唐圆鑫 《海外英语》2014,(10):160-16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转向影响文本产生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着重考查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该文在顺应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哀希腊》的三个不同译本来探讨翻译中的意象传递问题。透过拜诗意象汉译的流变来审视经典文学作品复译这一历史现象,解读翻译主体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翻译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翻译中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本文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就文化意想的互文性翻译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钟营 《海外英语》2012,(6):168-170
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一直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方式。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关注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翻译和转化,忽略了翻译主体间的审美感应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该篇论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这个角度,选取《锦瑟》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分析译文中原意的缺失,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汉诗英译的审美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的过程中,让读者欣赏到原诗歌及其译文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9.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食品又产生了许多文化意象指涉。在不同的文化母体中,这些互文性文化意象指涉存在不同之处。在食品翻译实践方面许多学者在如何传递这些文化意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少有涉及食品翻译中出现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对译文造成的理解干扰研究。借助互文性理论视角,分析食品翻译中互文性文化意象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完善食品翻译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之角度,选取李商隐的《无题》诗的两篇译文及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许渊冲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中国古诗英译的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