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悠然 《地理教育》2015,(Z1):113-114
一、案例背景"中国的水资源"取自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过前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在中国的气候、河流方面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但由于学生身处两江交汇的重庆,很难切身体会到水资源的问题,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
教材适用年级:培智学校七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分组实验、动手操作中,了解生活中水的一些特性;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材适用年级:培智学校七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分组实验、动手操作中,了解生活中水的一些特性;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编入了几幅意义深刻的漫画,在教学中如注重加强漫画内容、内涵的剖析,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的作用。 新教材第5章第1节的图8、图9是关于水体污染和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方面的。我们讲水资源时,强调地表淡水是一切生物生命的源泉,但是地表淡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地表水总储量的10万分之一,所以教育大家要注意保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一旦水体受污染,人类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能量代谢等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本章后面内容的学习。本节课安排2课时,这里只设计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五单元中是一个主体,它主要介绍修建三峡工程的理由,正是因为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价值,并且其价值远大于投入,才使三峡工程得以实施。从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角度看,这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两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大影响。2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熟练掌握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长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及三峡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从而掌握三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 )能力要求: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长江洪涝…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蒸发》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教材第一章第四节汽化和液化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教材叙述过于简洁,以致本节内容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的快慢与哪几个因素有关;蒸发还有致冷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概括、归纳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蒸发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使他们懂得淡水也存在危机。教具大小相同(一次能吸1ml)的透明胶头滴管、玻璃片、温度计、大头针、棉…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节内容选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三册第十章.)一、设计理念从深化概念教学入手,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沟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椭圆的定义;②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和数形结合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实物想像的直观教学,通过建立标准方程创设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由学生口述,求曲线的方程的简要步骤,教师讲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基础.2.引入椭圆概念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表格的制作与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一节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技能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各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对教学的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现状和接受能力,为达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确立本节课的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几种方法及如何对表格进行修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第三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建构情景法。3.感情、态度、价值观:爱护生物,爱护大自然。二、重点与难点:理解从特征、习性两个方面说明动物写法及文艺性说明。三、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第二课时. 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氯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 教材分析1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 “昆虫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蝗虫和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关系的有关知识。本节学习 ,又为后面学习鸟类的多样性及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打下基础。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 ,对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14.
教材:人教版初中教科书《化学》(全一册)课程标准:1.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2.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3.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4.课程是由构成教学事件的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活动构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保护水、节约水的问题上,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来。教材分析:2004年的学生还没有普及新教材,依旧是原来的旧教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节课对于水的重要作用,水污染,如何节水等问题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什么新鲜知识,最多只能算是一节新课…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节约用水"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以及"比例的知识"设计编排的,旨在让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71页。设计思想1.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3.重视教材作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果树的嫁接》这节内容选自义务教材《劳技》农村版第六章第四节,是劳技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选课之一。也是我们学校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的实验课题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果树嫁接的目的,掌握果树嫁接的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提高劳动素质。(3)德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核心素养是个体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借助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学习或者现实生活情境中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获得的,所以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这节课后学到了什么?除知识外,还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以"对数"为例谈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一、教材、教法分析"对数"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3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教材99页的例1,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节课例1的教学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发现与感想:一、精彩展现(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开门见山板书课题,从课题入手,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和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苏教版),第1章“三角函数”第1节,是整个高中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任意角是对初中角概念的推广,也是二维角的最终推广,它是建立三角函数概念的基础.若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任意角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因而极容易被学生轻视).但从现象教学的角度看,“任意角”在两个方面极为体现数学素养,一是知识推广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三角函数是用来描述周期现象的,而任意角在坐标系内的表示就已经清晰地体现为周期现象.说到底,正因为角本身的周期性,才有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基于这样的分析,本节课有其特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