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承蒙《新闻知识》的厚爱,约我写篇《玛纳斯河谷的超生盲流村》的经验介绍。我是一个新兵,涉足新闻不到两年,哪里敢耆谈“经验”?盛情难违,我写了采访札记这个题目。拙作之所以能够侥幸获得1988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是由于它在选材上占着“新”和“奇”二字,而它的采写内幕,也颇为“新”“奇”的。去年10月,我报广告部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黄秉荣披露了一条社会新闻,玛纳斯大桥南侧河谷里发现了一座“盲流村”,“村民”都是从口内来疆逃避计划生育的人。我听了怦然心动:好题材!但由于一人编周二大报的副刊,不得脱身,秉荣便嘱咐肖林“新闻保密”,再不准告诉第三人,并指示我俩赶快去一趟。  相似文献   

2.
我和肖林同志采写的《玛纳斯河谷的超生盲流村》,有幸被评为1988年度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自然是很高兴的。朋友们都向我祝贺,我说内心话:“这次获奖是瞎碰的!”但认真想起来,获奖虽然事出偶然,但偶然中也存在着它的必然。这次能够获奖,总结起来是得益于我的新闻敏感和文字功力。  相似文献   

3.
过了这个数字,粮食、水、能源都将濒于崩溃,污染、生态平衡也将难以解决,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读了这则科学小品,我心里感到非常压抑。不久,我们报社广告科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辑披露了一条新闻:玛纳斯大桥附近发现一个“超生盲流村”,一些外来者正在这片“世外桃源”狂生滥养。我听了心里怦然一动:好题材!人口问题不仅是我国六大难点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难点,算得上“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朋友仅初中文化程度,喜好写新闻报道,但刚开始却是屡投不中。自从订阅了《新闻知识》后,两年就发表作品300多篇,并有数篇获奖。他感慨地说:“多亏了《新闻知识》这个好老师。”我觉得《新闻知识》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新闻知识》服务性强,它交流采写技艺,介绍新闻知识,对新闻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都有助益。如“超生盲流村采访记”、“两则村级新闻获奖感言”等等,对读者都很有启迪。其次,《新闻知识》的内容广,选题新。既有为新闻事业与改革鼓与呼的篇章,如“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又有进行新闻理论探索方面有深度的文章,如“新闻价值”、“辩证思维与舆论导向”等等,为新闻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提  相似文献   

5.
新闻姓“新”。它为人们提供新情况、新人物、新经验、新问题。它的新,除了事件新、时效快之外,还有角度(立意)新、标题新、写法新等。我采写的《劳模奖章里有她的一半——记全国劳动模范马双田的妻子张春敏》(见《工人日报》1990年1月22日一版头条以下简写《她》)的通讯,虽然已经过去三年,但现在回味起来采写的前前后后,使我对新闻的“新”字有了更深的感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评奖中,稿件题材的重大性、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几乎成为硬性标准,冠以“全国的”、“全省的”、“第一的”、“首个的”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然而,有一则题材并不算重大的消息,却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荣获2004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这就是我2004年12月22日采写、24日刊发在《滁州日报》上的消息《能仁乡村村三年“零招待”》。回想这篇稿件采写、编发的过程,颇有几分感慨。一条跟踪了3年的新闻线索3年前,我在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在一份会议材料中,得知定远县能仁乡在化解乡村债务负担中准备出台“硬招”,取消村…  相似文献   

7.
1987年和1988年,我写的两篇短新闻分别获得了江苏省好新闻三等奖和全国科技报优秀作品三等奖。区区“三等奖”本不值一提,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则新闻,一则题为《牡丹村持之以恒建设规范化农田》,另一则题为《新淤村提水养鱼改造低产农田获得成功》,写的都是小小一个村的事。但都有幸登上了同一家报纸——《江苏农业科技报》的头版头条,而且都能被推出去参加评奖。是不是多数新闻单位都看重“村级新闻”?恐怕不见得。笔者学习写稿近三十年来,这样的事碰到过不止一次:有时采写一个乡或一个县属工厂的新闻之后,就教于县里时常用稿的高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省以上报纸、电台没把握,一个乡的稿子打不出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多在经济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是扩大新闻报道面,吸引广大读者关注的有效途径。前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上先后发表了《168“电话算命”风波》和《打工者不是“包身工”》两稿,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说明采写经济社会新闻是大有可为的。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经济新闻?为何要采写经济社会新闻?如何采写好经济社会新  相似文献   

9.
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我采写的新闻作品有8篇“射”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甘肃新闻奖。其中最令人得意的是,通讯《新一代的农户当家人》、《凭借“第一”力》和消息《5职工开发万亩荒山自铸“绿色饭碗”》,先后摘取了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总结获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  相似文献   

10.
从1979年至今,我利用业余时间共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有160余篇被市以上报刊采用,其余被县广播站及县办报纸采用.其中,《伏牛山之巔——老君山》还被河南科技报1982年评为优秀稿。由于我坚持采写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爱好者协会”工作多年,培养了一批土记者,栾川县委、县政府1990年命名我为“精神文明积极分子”,发了荣誉证书。1981年我下潭头乡搞农业区划调查,在汤营村吃饭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初,我采写了《走访“宰相村”》一文。“宰相村”原名“裴柏村”,是距山西侯马市30里的一个神奇村落。这篇文章发表后(刊199d年3月6日工人日报).引起社会很大反响。许多人来信存疑问真,建议开发这一文化古迹,海外亦多有来函,天下裴姓皆源于此。去年12月,闻喜县的领导李中元率领数人来京送匾。当我看到那块上书:“文载民族魂、情系百姓心”的红底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14.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5.
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好新闻一等奖,主要是有一定新意。1991年6月初,在万县地委宣传部新闻培训班上,地区丝绸公可经理廖明楷发布了一条新闻:1至5  相似文献   

16.
我搞新闻写作是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的,到眼下已有两年半的时光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先后在中央、省、市、县新闻单位发表了一些作品。1985年我采写的《两亲家》荣获省好新闻二等奖,《晚娘心》获1987年扬州日报社“美在家庭”征文三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最近又发表了我采写的一篇特写。有位朋友半真半假地对我说:“你能发表那么多的  相似文献   

17.
《后溹泸村双向承包》在河北日报头版配言论发表后,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相继登载,由经济参考报推荐,获得了首都21家新闻单位首届现场短新闻二等奖。地方记者在首都新闻单位评奖中获奖,这是我始料未及的。1989年11月底,我听说南宫市后溹泸村把土地承包只要求农民尽义务的单项合同,改为既有农民尽义务,又有干部搞服务的双向合同,感到很新鲜,就去采写了这条新闻。没想到这条新闻受到“现场短新闻”评选办公室主任阮观荣同志的厚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我们平时大都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但因宣传效果不佳,还得记者重来。对这类新闻的采写,我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炮”也能打响。 1992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一条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闻,封江农民承包大型国营水库养鱼开全国先河。当时由于信息不畅,待通讯员一小稿到我们《随州报》后,距签合同之日十余天,《随州报》只好发了一条短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均发一简讯。这条“活鱼”就这样了事,确实可惜。我们一边收集封江农民承包水库的有关材料,一边与封江乡政府和封江水管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11月初,我和本报一记者于首网鲜鱼起网之时赶赴现场,写出了消息《封江农民承包国营水库养鱼尝到甜头》,获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今年开辟了“得奖新闻采写谈”的专栏,我所熟悉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看了后,都说:“这个专栏开辟得好”。我也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华北冶金设备制造厂宣传科任泽时:全厂的通讯员让我代表他们写封信,对贵刊表示谢意。 我上属公司宣传部办有《中国华冶报》,本厂办有线广播站。可是各基层党支部对完成报道任务十分头痛,叫苦不迭。从1990年,为每个支部订一本《新闻与写作》,刊物内容丰富、新颖,内容吸引了广大通讯员。特别是“采写丛谈”“新闻来稿评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