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当事人增加制度的建构——试论对当事人变更制度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事人变更制度的扬弃考察,设计了以第三人方式增加诉讼当事人,取代当事人变更制度,以便为解决诉讼中出现的当事人不适格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即在诉讼过程中,当人民法院发现当事人一方实体不适格时,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征求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不是以实体适格当事人更换实体不适格当事人,而是保留实体不适格当事人作程序当事人,让本案的实体适格当事人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2.
论当事人陈述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事人陈述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我国民诉法理论上对当事人陈述的基本含义尚未厘清,对当事人陈述的功能缺乏应有的探讨,致使当事人陈述在整个民事诉讼制度中缺乏应有的位置,并进而强化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角色关系的偏差。我国应借鉴德日的当事人听取制度和英美的当事人作证制度,对当事人陈述制度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程序当事人,这一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在具体的诉讼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利,结合法院的审判功能及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等各方面分析,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不应当对当事人正当与否进行审查,即当事人正当与否不应作为其起诉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婚约本质上是一种关于身份关系的预约,基于此种属性,它能对当事人产生相应的法律约束力,但不能强制当事人履行,在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解除婚约或因已方过错致使对方解除婚约时,应赔偿对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经常谈到与目前的问题相关的事件,当事人对事件的意义有自己的心理建构和解释。这些关于事件的解释,引起与之相应的行为。如果这些解释出现了偏差,当事人对事件的应对行为也相应地存在偏差,在客观上可能导致当事人的情绪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发现问题行为只是看到了表象。寻找引起当事人问题行为的原因和事件.并了解当事人如何定义它们,找到表象后面的原因加以解决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当规定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各国学者们争论由来已久。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作为一项法律义务的正当性依据问题应当是争论的关键,本文在对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进行一般考察的基础上,集中论证了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正当性依据所在,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两个核心     
两个核心岳晓东心理咨询工作旨在帮助当事人实现自我完善。它不力求当事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力图促使当事人独立思考,自解其难。所以,它要求当事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积极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并通过其面临困难的克服来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开发。由此,自我认...  相似文献   

8.
诉讼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构成诉讼上的自认,须具备时间要件、实质要件、形式要件。诉讼上的自认一般说来具有两方面的效力:其一,对当事人的效力;诉讼上自认的构成,免除了他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其二,对法院的效力;诉讼上的自认对法院有拘束力,即无论法官本身如何看待案件事实,都应当把当事人的自认当作真实对待,并以自认的事实为基础进行裁判,不得对自认的事实作出相反的认定。实践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全部承认的,可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全部举证责任;如果仅为部分承认的,只能免除对方当事人对自认部分事实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自认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当事人对对方主张事实的承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其成立并非当事人举证或法院调查权的行使所致,而是单纯出自自认者的意愿,它内在包含了自认者的处分意志,再辅以诉讼中禁止“前后矛盾陈述”原则的强化,它就具备了超越证明的强力,而成为免除举证的依据,并孕育着不利于自认一方当事人的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资料 1.当事人的一般资料 王婷(化名),女,16岁,武汉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初中时曾多次或割脉或跳楼,因被家人及时发现而自杀未遂。进入高中以来,班主任通过当事人的周记发现其言语极为消沉悲观,感到事态严重,在征得当事人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推荐当事人来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诉讼行为在民事诉讼法领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但对其进行分析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上,在理论上很少具有高屋建瓴的分析。为此,我们应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础(诉杈)上,分析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本质、作用机理和保护的问题,探讨当事人如何进行诉讼行为以其与法院形成内在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3.
请求权是指当事人依据某种法律规范,向对方当事人得以主张的权利。请求权基础是指可供一方当事人得以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请求权得以主张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同一法律事实在同一当事人之间依据不同法律规范可以产生两个以上请求权,但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就产生请求权的竟合问题。不当得利作为一种能够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可以产生不当得利请求权,这种请求权可以与其他请求权产生竞合,如所有权返还请求权、合同履行请求权等。本文试图从一实例出发,探讨不当得利和违约请求权能否产生竞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竞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对诉讼权利滥用之制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和诚实、善意:滥用诉讼权利是违背权利设置目的,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或国家利益为目的行使权利的行为.为诚实信用原则所禁止。各国均立法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滥用诉讼权利的程序性惩罚措施,但并未规定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有效遏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切实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子合同的概念,研究了电子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对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影响,认为我国现行法中当事人行为能力的规定应适用于电子合同,并且可以利用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判断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确保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6.
结婚和离婚     
《辅导员》2010,(17):26-26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离婚律师告诉他的当事人。 “我总能听到一些好消息吧,”当事人叹了口气说,“是什么好消息?”  相似文献   

17.
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特别是举证权利,体现出审判的公正性。诉讼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攻击和防御,并且每一次都应给对方留出相对合理的时间,以使对方有时间能够组词反驳与再防御。诉讼本身应体现出当事人平等的诉讼权利,并保证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义务的平等履行。当事人进行诉讼看重的就是其公正性。而证据交换制度恰恰能给当事人寻求这种公正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形式,也为诉讼所追求的公正提供了保证,防止了不公平的突然诉讼袭击,同时也增加了法庭审判的公开、透明度,增强了当事人对法院裁判工作的信任度,树立起法院裁判权威。  相似文献   

18.
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角度看,诉对当事人的价值有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分,其产生基础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和主体中心正义观。当事人之诉除了追求实体价值之外,还注重追求程序价值。对此,在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以诉的价值为一个独立视角,紧密关注诉对当事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谨慎设计对诉的处理程序,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过程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主体作用,法官职权得以弱化,这一变革对促进诉讼的民主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过于强调当事人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法官对民事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从而引起诉讼迟延。因此需就法官对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予以规范,设立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的原则,即依法恰当行使原则、中立性原则及不违反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法院的诉讼指挥权分为程序性的指挥权和实体性的指挥权,以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价值,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权。  相似文献   

20.
九.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将来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作出保垒裁定,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与率案有关的财物采取保全措施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