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诱导、点拨学生去发现、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写出情节曲折、内容具体、材料新颖的文章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留心观察,开拓思路。学生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情节时一般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老套套,这样,学生描写出来的事情干瘪,没有生气。若要把文章写得具体,作文前教师最好带学生先观察生活。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就不能发现美,就难以发现写作的素材。一次,我走近教室,听到里面吵吵闹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2.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调查表明,学生习作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和“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课外阅较较为欠缺,不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平时练笔少。建议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积累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引导学生经常练笔。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用敏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学生才能积累作文所需的生活素材;而只有积累大量的、丰富的词汇、语句,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有墨可施。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素材;还要进行句子和短文的仿写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文思涌来.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不导则写,确实是比较困难.因此,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时才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9.
观察能丰富知识、积累素材,是写话的基础。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观察,是丰富写话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写话的关键。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把观察时刻牢记心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从一年级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目前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多抄多写,字词教学扎扎实实,而轻视学生的观察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出现没头没尾的现象,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按顺序有重点地去讲述,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无助于今后写话能力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蜜蜂每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要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呢?一、观察积累法。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习作时却往往空洞无物。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观察不得法。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出发,着力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使万事万物汇入学生笔尖。一是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课文,积累素材;读课外书,扩充素材;动笔勤写,用好素材这四个方面阐述挖掘学生写作源泉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淑兰 《学语文》2006,(4):36-36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一、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只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胡编滥遣,文章怎么写也写不长,惧怕老师规定字数。老师只要说:“不少于600字”,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要“啊”的一声,感到很惊讶,觉得要求过高,显得愁眉苦脸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留意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见识少、阅历少、平时又不注意观察和积累,故而写作时难以下笔。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动丰富的,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找到写作的素材,可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枯竭,但是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用自己敏感的心去感知生活,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积累,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是引导学生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做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引导学生观察的景和物要丰富多彩: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喜用命题作文,但由于学生阅历钱,普遍感到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这样的尝试: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日常生活,注意素材的积累。同时,教师要写好下水文,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作起来比较容易,也有兴趣写。然后通过仿写,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再作指导,让学生写《春天的校园》、《夏到校园》、《秋天的早晨》、《雪后校园》,学生就会感到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二、讲练结合,培养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向生活索取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勤写多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需求,创新当前的作文教学,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一篇优秀作文中所涵盖的素材往往是新颖的,独特的,真实的。因此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首先必须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主要是无米下锅,没东西可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提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借助想象,丰富素材;自主命题,利于选材等作文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能力培养是首要任务。读和写是学生通向外部世界的两扇窗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打开这两扇窗口,并教会他们来观察外面精彩的世界。教会学生流利地阅读——引导学生利用好文本、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教会学生流利地书写——要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做好评改、要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