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学年开始,和同行交流中,最常听到的是一年级学生的组织教学。想起自己刚接手一年级孩子们的体育课教学时,也是头大,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们第一节课排的队伍,第二节体育课忘得一干二净,总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显然影响后面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小学课堂,组织教学做到“收的拢、放得开”,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辩课片断:李长志:刚才,蒋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一节的"双手前抛实心球",就课的准备部分而言,他安排了队列队行的变化练习,请大家就这节课要不要安排队列队形进行辩论,请注意发言要简明扼要,每人不超过3分钟。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节小学六年级的后滚翻课时,我组织学生充分做了热身活动后,先复习了前滚翻,85%的以上的学生能成功的完成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觉得有了前滚翻的基础,学生学会后滚翻动作会很容易。加上我才刚刚毕业上班5年,正处于年青力壮时期,为学生"秀"出一个漂亮的动作示范,"小菜一碟",正好还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可问题却出现在了我最拿手的示范上。组织学生按讲解示范的队形站好,我在正确的示范位置顺手  相似文献   

4.
汪国均 《体育师友》2011,34(5):51-52
过去在我校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两操及其他大型的集会时高一年级的队列队形及组织纪律都要比高二、高三年级的好(高一年级基本能做到快、静、齐),究其原因是因为高一才经历过军训,其训练的要求学生还没有忘。为此我想在我们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始终重视队列队形训练,每学期都应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训练。这学期开学我就专门花了两个课时进行了简单的队列训练,平时教学也更注重了队列练习,现在看来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组织纪律好了.我的教学组织也要轻松多了。下面我就队列队形训练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一、队列的服务功能分析:队列队形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集中学生注意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要起到为下一个内容的练习调整队形服务的功能。本节课只是做了一个的四面转法,稍显单一。改进建议:队列队形练习可按以下方式练习:原地四列横队——向右转——四路纵队—成两路纵队—齐步走——分队走——沿篮球场边线走直角——半场中圈处合队走——分队走——在到中圈处并走——到练习位置立定。也可以将齐  相似文献   

6.
体育室外课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的是学生活动范围大,也就是说上课场地大、难度大,教师站位的正确与否对提高课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关系。为此,体育教师如何正确选择自己在体育课中的站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教学细节。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根据学生的队形,选择正确位置,其主要原则是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根据学生不同队形,教师站立不同位置。如队形是一列或二列横队的、弧形、八字形、圆形的,教师的站位见下图。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将扑克牌用于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中,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队列队形中的练习一年级新生站队颇费事,学生不按已编位置站立时有发生。为此,教师可将学生按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初一年级某班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主题为侧手翻,本节课为第6—3、4课次,教学重点为直臂推撑与快速蹬摆协调配合。课上,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不同的学练菜单,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自身动作选择练习。"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结合自身动作选择相应的练习方式,好,开始!"随着  相似文献   

9.
"谢谢你,老师,是你给了我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这是我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作文中的一句话。当语文老师让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不由得想起初一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一节非常普通的体育课。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就在初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安排了一节攀爬  相似文献   

10.
<正>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一般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时间大约三到四分钟。队列、队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念;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他们认为队列、队形教材在小学阶段大部已学过,因而在教学中他们只重视基本教材动作要领的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措施,队列、队形的教学往往被忽视,表现在:1.在教材的安排上千篇一律,从初一到高三,内容几乎一样,节复一节,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2.在教练上缺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动作不规范。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练习三到四分钟完成了这个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 1.发队码牌。第一节室外课整理队形完毕后,教师发队码牌,牌上用二个数字表示学生在队列中的位置:如第一列排头生的队码牌为“一.1”,第一列第二名为“一.2”,依此类推。 2.互相“照像”,认清相邻同学。发放队码牌后,做一些游戏性辅助练习,以强化效果。“照像”游戏的方法是:第一排的同学向后  相似文献   

12.
<正>一、树立自信是转化的起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想帮助"不合群的学生"转化,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不合群学生有2种矛盾心理:一是,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想得到他人理解和信任,但是不善沟通,在体育课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二是,自己运动能力差,怕被其他学生看不起,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失去上进的自信。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该  相似文献   

13.
<正>一、运用故事巧教学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运用故事进行队列队形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根据《秋天来了》一文中:秋天来了,大雁向南方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教师问:"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像大雁一样排的那么整齐呢?"学生回答:"有"。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地过渡到队列队形的学练中。  相似文献   

14.
<正>好剑需要千锤百炼,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磨课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不足。如教师一味考虑自己,忘记了学生;一味的服从于"名师",却失去了自我等,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磨课的预期效果,甚至失败。因此,笔者以为教师磨课还需做到"三勿":一、勿忘"生"问题:在许多教师看来,上课只要能认真研究教材、教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案例背景最近参加了一次青年教师的研讨活动。笔者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篮球——多种形式的运球游戏》课。从教学设计到上课,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检阅的过程。二、案例描述本次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行进间的运球游戏:布置场地时在区域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地垫,让学生找2~4个不同颜色的地垫。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设计自己的运球路线,完成直线运球、运球变向、换手运球等动作。  相似文献   

16.
吕敏 《体育师友》2015,(2):42-43
<正>大家也许还都在怨:我们学校什么器材、教具都没有怎么上优质课、公开课呢?如何来上好我们的体育课呢?带着问题我看了一节水平三的投掷课《原地投掷轻物》,上课教师手里掕着一个手提袋,里面装了五六十张"宣传单",大家都还在想,这怎么一个器材也没有啊!场地也没有设计,更没有看见多媒体和音响的影子,这样能上好这次公开课吗?下面是这节课的片段。一学生自己动手,兴趣高昂上课教师让每列排头的同学给自己列里的同学发一张"宣传单",等同学生手中都拿到了"宣传单"后,任课教师就说这是他平时去购物、接孩子时别人送给他的"宣传单",任课教师接着说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叠一架飞机。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执教的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一课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现场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现场展示。在点评时,陈雁飞教授对本课提出了三点思考。活动结束后,笔者立刻查阅相关资料,并认真思考。下面就陈教授的点评谈几点反思。一、队列队形练习时是拿着球好还是放下球好?学校的队列队形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有专  相似文献   

18.
<正>一、磨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做了怎样的调整,效果如何?重庆市人民小学刘勇:在具体磨课过程中,经历了自磨和他磨两个阶段。其中,在自磨阶段,磨课团队根据重庆学校体育校本教研"目标管理认证原理",在团队内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课进行研讨。这里的目标管理认证是指,设立了目标一"上一节水平一的《立定跳远与游戏》课"、目标二"上一节与一年级学生身心特征相符的《立定跳远与游戏》课"、目标三"上一节充满汗水和微笑的,符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示范的位置和距离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等要素来决定。一般而言,学生成横队站立时,教师站位定点在横队排头和排尾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图1);学生队形为圆形时,教师的示范位置应该在圆心上(图2);学生队形为扇形时,教师的位置应站在前排扇形面的圆心上,即半圆的圆心(图略);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的优点突出,亮点纷呈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从组织形式上分析,两排扇形队形错落有致,能有效增加学生观察的视野;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化繁为简、逐渐提高,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合理分解技术,分层、分组(男女分组)降低难度,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