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实例和语法理论分析了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重叠及其重叠形式、哪些双音节形容词不能重叠,如果硬要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去重叠,就是滥重叠,有害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彝语正反问句有着丰富的形式,可以采用直接重叠、肯定否定重叠、肯定否定重叠中间加语气词三种形式,可以重叠主要成分、也可以重叠附加成分,对双音节词进行重叠时既可以重叠前一音节,也可以重叠后一音节。与汉语正反问句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较多的民族语言特色,虽然自身有方言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叠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叠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5.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7.
动词重叠有自己的音节特征 ,从音节特征入手 ,通过对不同文体音节特征的对比和对不同文体作品语用实际的调查统计 ,确定白话体作品是动词重叠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由有限的音素组合成数以百万计的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成为一句一句表达各种复杂意义的言语。由于音素的数目极其有限,因此就产生了许多相同或相近(双声、叠韵)但意义很不相同的音节。如果将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连在一起,说起来就会十分拗口,说快了还会出现差错,闹出笑话。有趣的是,文字越拗口难读,越是有人爱读。于是,有人便将那些双声叠韵或音同音近,或者音调相近的字词编成反复重叠的文句,创造了“绕口令”这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语言游戏形式。早年,冰心在燕京大学任教时,为教班上福建、广东籍学生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许多重叠形式,这些重叠形式有的属于音节重叠,有的属于语素重叠,有的属于词的重叠,有的属于词的连用。本文仅对音节重叠和语素重叠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双音节副词重叠是现代汉语副词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种语法现象。排除无基式副词重叠式、其他词类重叠式、同形异构重叠式、重叠变异式等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大部分双音节重叠式可以带“地”,少部分重叠式可作补语。在搭配上基式要广于重叠式。双音节副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是量的增加,其表示的量是一种主观的量、模糊的量。  相似文献   

11.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禄劝彝语形容词的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重叠式是其重要的形态构式。单音节是禄劝彝语形容词的主要音节形式之一,也是形容词重叠式的主要基式,重叠是单音节形容词最重要的构词手段。在重叠方式上,可以将形容词单音节基式的重叠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变形重叠)。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形式多样,每种重叠式都有其固定的语义条件,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音节副词重叠是现代汉语副词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种语法现象.排除无基式副词重叠式、其他词类重叠式、同形异构重叠式、重叠变异式等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大部分双音节重叠式可以带"地",少部分重叠式可作补语.在搭配上基式要广于重叠式.双音节副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是量的增加,其表示的量是一种主观的量、模糊的量.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冈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 1、叠音构词 2、叠音构形 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汉语构词法》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却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赳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  相似文献   

15.
许佳燕 《教师》2013,(15):61-61
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需要融入其他知识内容,苏州评弹《玉蜻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形式,而且重叠以后出现了音变现象,尤其是变调,有着它自己的规律。综观整个文本,笔者发现重叠形式主要由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组成,其数量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下面就依此来分析重叠式的变调规律。(一)双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用的方式构成AABB 式。例如:  相似文献   

17.
博白地佬话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有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等。单音节重叠有AA式、AA啲式、AAA式、ABB式、A死冇咁A式。双音节重叠有AABB式、ABAB式。各种重叠式都有不同的音变形式,一是纯声调变化,一种是变调的同时改变韵尾。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方言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形容饲、动词、数词、量问、副饲、代词等),一般都可以重叠,重叠的方式多种多样,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方言中存在的这些大量的重叠形式,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本文讨论的是名词的重叠形式。名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音节的重叠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构成新词,不重叠就不能构成该词。这种词,我们一般称它  相似文献   

19.
湘语与赣语对应于不的否定词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与发展轨迹,即:冇→冇/唔→唔→不/唔→不。湘语与赣语对应于没有的否定词的核心语素都来自古效摄一等明母去声,在后来的演变中,两大方言没(有)1与没(有)2的音节类型大致相同,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快于没(有)2的进程也相同。二者的突出差异是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时,各自的语素配置不同,湘语一般说冇得,赣语一般说冇有。湘语与赣语的正反问都倾向于选用VP-Neg格式,而且都有相同的三种句型。表否定的连字句是湘语中一个有特色的句式,在赣语中很少见。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具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而不同于其他方言,说明这两大方言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以AAA式重叠用法为研究对象,通过辨析AAA式重叠用法与一般重叠式或者反复修辞格的区别,发现AAA式在结构、句类上都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形式特点,并且该结构对基式A也有音节、词类、语义特征上的限制。另外,AAA式重叠用法在表达功能上呈现出显著的"表情增量"的效果,而这也可以从认知上的象似性原则找到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