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翻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之《唐诗艺术讲演录》一书,读下来受益颇多。尚永亮教授从声律、立意、结构、语言、比兴、剪裁、情景、言意、技巧等11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唐诗“对唐诗艺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疏解评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数量众多且艺术成就极高。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选编了《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这五首唐诗,颇具代表性。唐诗里的大白鹅《咏鹅》几乎是中国父母教孩子读唐诗时必然要读的诗,简洁明快,充满童趣。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美的要素:声和色。  相似文献   

3.
唐诗艺术好讲,因为此类资料和书籍太多了;唐诗艺术不好讲,也是此原因。难讲,是难以讲出新意,讲出特点,讲出艺术性。近读尚永亮教授的《唐诗艺术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发现他操难若易,似乎有一种挑战“熟俗”的学术义勇,而其技巧和境界,可以用“深入浅出”来概括。  相似文献   

4.
陆游在入蜀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是他在乾道六年自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称引唐诗凡六十多处,分为即景忆诗、借诗抒情、文献考证和地理考辨四类,形式上以一联两句为主。《入蜀记》称引唐诗最多,这体现出宋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其中又以李杜的诗句居多,这反映出陆游对李杜作品的喜爱,也透露出陆游的诗学观念。对唐诗的称引不仅增强了《入蜀记》的艺术表现力,也对陆游入蜀诗的创作和后世游记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蘅塘退士选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极广极久,但我没有读过。清人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去年我见到后就买下了一本。为什么?因为他选的全是七律。律的中间四句二联是偶句,我极爱偶句、极爱对联,是中楹会会员,当时就是缘于这一层意思才买的。而日后闲暇静心读下来,又大大逾乎于此了。长了我很多的见识。圣叹选批唐诗,为什么专选七律?金先生说:“唐之律诗,于圣之绝唱。其必欲至八句也,甚欲其纲领之昭畅也;其不得过于八句也,预防其芜秽之填厕也。其四句之前开也,情之自然成文,一二如献岁发春,而三四如盘复滔滔也。其四句…  相似文献   

6.
张晓珍 《考试周刊》2011,(78):32-33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学生学完《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三本选修教材,可是.期末考卷上居然只有4句唐诗默写与教材有关.其余皆是“高考灵魂附体”题。并且。那个名句默写题,高一学生也能答出。不由得掩卷深思:这种考查到底为哪般?  相似文献   

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这两句可见熟读的好处。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略读全文,了解全貌。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春天太美了,美不胜收,而这一切得力于朱自清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二个印象是这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了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小说结尾写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的有点文不对题意味深长。两句唐诗,看似与当时的情景没有关联,有点突兀或随意,实则灵动含蓄,蕴含丰富,是汪曾祺小说的个性风格的体现,是一种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质疑齐读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望庐山瀑布》,我们时而赏句,时而品词。陶醉在作者为我们描述的美景之中,感受着唐诗特有的语言魅力。忽然,有一个学生蜕:“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最后一个句子特别美。但是,我怎么也读不好。我想让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  相似文献   

11.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按照妈妈给弟弟安排的学习计划,今天睡觉前应该是古诗诵读。刚吃过晚饭,弟弟就赶忙把《唐诗三百首》拿出来让妈妈教。今天学的唐诗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妈妈读一句,弟弟跟着读一句,当读到“青山郭外斜(xiá)”时,我听着怎么感觉不对劲哪!我好像记得我们学的时候,老师们教的是“青山郭外斜(xié)”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论家,他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可谓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唐诗选本。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李白、杜甫为宗,但除了李杜这两个唐诗的双子星外,王维诗歌选录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推崇赞赏了王维的诗歌。试探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对王维诗歌的选录和对其诗歌的艺术评点情况,以对王维诗歌进行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16.
小小魔术师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今天我读了一首唐诗,其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把这句诗念了好几遍,还是不明白它的意思。爸爸说:"到春天了咱们养几条蚕吧,它们会告诉你这是什  相似文献   

17.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8.
"吃"诗: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不信请看他的一首七绝《读书》:"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此不正是"吃"诗吗?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江西省     
《同学少年》2011,(3):16-19
我读《唐诗三百首》 从小在父母的引导下,我爱上了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好似欣赏缥缈变幻的庐山;看小说,心情随着华山般跌宕的情节而起伏;赏宋词,就如站在峨嵋山上聆听美妙的乐章……然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它能给我那种与登临气势磅礴的泰山一样无与伦比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