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2.
凡带廷旁之字,艇、庭、霆、挺常用,字义容易明了,不会出错,因此不多论述。成语铤而走险是另一个铤字;讲解特别,其他词语极少用铤。但是正因为铤字极其少见,有人便把铤而走险错写成挺而走险了。理解两字字义之后才会少出此类错误。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认为量词“梃”、“挺”乃“铤”之误,或者认为这些量词在古代随用皆可。其实不然。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使用情况均显示出这三个量词是有区别的。我们把“挺”、“梃”归为陪伴词;把“铤”看作称量词。类似于“锭”。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高语第一册(2007年3月第2版)第13课《〈呐喊〉自序》第4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句中“喝采”一词应写成“喝彩”,此处的“采”字属于不规范写法。编者在编选课文时,如遵循鲁迅先生的原文,那么在下面应作注释:“喝采”是作者原著中的写法,现在的规范写法是“喝彩”。  相似文献   

5.
孙开飞 《福建教育》2007,(11):44-44
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引导学生思考:“3.3333……这样的写法比较麻烦,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的写法简单一些呢?”学生的想法丰富多彩,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无限),有的说写作3.3,还有的说3.(无限),等等。面对学生这么多的想法,教师高兴地说:“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过数学中规定3.3333……一般写成3.3。”学生”啊”声一片。  相似文献   

6.
“丘”与“蓝”都为百家姓之一。 “丘”与“邱”是同一种姓。据《永定县志》(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记载:丘氏,河南郡(今洛阳之东北),齐太公封营丘,子孙遂以邑(即今城镇)为氏。清雍正年间,避圣人孔子(名丘)之讳,加“邑”(即“阝”)为“邱”。辛亥革命后,恢复为“丘”。所以,现在规范(特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名时)的写法是“丘”。 “蓝”与“兰”是两个不同的字,也是两个不同的姓。有些人常把姓“蓝”写成姓“兰”,误认为“兰”是“蓝”的简化字。其实,“蓝”是“蓝”的简化,而“兰”是“兰”的简化,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高考全国卷乙卷第2题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班配藏污纳垢草菅人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凌厉怙恶不悛不落巢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懵懂挺而走险流言蜚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怄气徒有虚名鬼斧神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答案为D。这道题因涉及两组异形词“般配—班配”、“铤而走险—挺而走险”而招来不少非议。有人甚至如是指责:出了这样的试题,吃亏的恰恰是见识广的学生!笔者认为,高考字形题涉及异形词,的确是命题者的一个失误,命题者应当挨“板子”;但是“吃亏的恰恰是见识广的学生”之说亦未免偏激。高考是选拔性考…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拙·绌·咄·黜拙(zhuō)、绌(chù)、咄(duō)、黜(chù)是一组形似字,在结构上又同属形声字。不少人由于不知道它们的正确读音和意义,常错用。例如,把“弄巧成拙”写成“弄巧成绌”,把“相形见绌”写成“相形见拙”,把“咄咄逼人”写成“拙...  相似文献   

9.
子子孓了子,古文字作①,像个襁褓中的婴儿:大头,双臂伸出,下肢被裹紧的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丈夫亦怜其少子乎?”它著作左偏旁时,就写成“子”,如孩、孙等。子,篆文写成②,《说文》:“无右臂也。”引申为孤单。如子然一身。孓,篆文写成③,《说文》:“元左臂也。”这个字,只同“子”连用。子、孓这两个字是由“子”分化而来的。现代汉语中只有蚊子的幼虫叫“子孓”。了,篆文作④,《说文》:“无臂也。”表示已将婴儿全部包在裙褓之中,即结束。完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它读轻声,如春天来了(卜)、他走了(卜)…  相似文献   

10.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11.
1.Every one与every one Everyone(写成一个词,=everybody)用来指人,意思是“每个人”,后面不能接of短语。而everyone(写成两个词)可以用来指人或物,意思是“一群或一批中的每一个”。例如:  相似文献   

12.
一、写错元素符号错例氯化镁(mgcl。)、高锰酸钾(kMNO4)等。分析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不熟悉。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是写好化学式的基础,必须严格按原则书写:元素符号是采用它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的,所以钾应写成K而不是k;当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必须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故镁应写成Mg而不是MG、mg,氯应写成CI而不是of、CI,锰应写成Mn而不是M。、mn。正确写法氯化镁(MgCIz)、高锰酸钾(KMllO4)。二、写错下角抚错例氢气(H)、氦气(He。)、氯化钠(Na…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14.
多位数写法教学一得李元芬小学生在写多位数(千亿以内的),特别是含有零的多位数时,很容易出现数字间少写零的错误。如:把五百三十亿零二百万零六十错写成530200060;把八千四百亿零七千误写成840007000等。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55页介绍“牛顿(1643—1727)”,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P158:“牛顿(1642—1727)”。牛顿到底是1642年还是1643年出生?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和赫·乔·韦尔斯的《世界史纲》中牛顿出生年都是1642。易杰雄主编《世界10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版)还把他和1642年逝世的伽利略进行了比较:“他(伽利略——笔者注)的逝世和牛顿的出生.正好在同一年。”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关于“支”与“枝”的用法让我颇为头疼。先是学生把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枝”写成“支”,接着我又为一道改错题“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只猎枪”(苏教版第十册第24页)而不知所措:课文《天鹅的故事》中清楚地写着“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苏教版第九册第39页),教参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改成“枝”(苏教版第十册教师参考用书第42页)。带着困惑,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寻个究竟——  相似文献   

17.
葛玉霞 《人民教育》2023,(Z3):120-121
<正>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在适性校本课程开发中聚焦问题,让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努力探索“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境界。学校创建以“三实六创”为内容的适性校本课程。“三实”是三个课程实践平台:明德——悟中学(成长体验课程);行知——做中学(学科拓展课程);致远——走中学(研学体验课程)。“六创”是六个创意学习项目:生命健康体验、国学经典诵读、玩转数学、传统体艺、字文化探究、创客研学。  相似文献   

18.
五个“V”包括愿景Visiong、活力Vigor、价值value、道德Virtue和勇气valor,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提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这五个“V”真正地教给孩子,让他们执着地为人生理想而努力?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五个“V”,就是把“V”倒过来写成一个大写的“人”,不仅要搞好“工具性”教学,而且要搞好“人文性”教育。语文教学如果给予了学生愿景(理想信念)、活力(精神状态)、价值(评价标准)、道德(行为准则)和勇气(人生动力),就是摒弃了功利主义的所谓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叙》中写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诰诎…‘指示(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无疑是先人用字“直接表意”的写照,或日是字之本义。而会意字呢?我们从“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据(同‘挥’)”——可以看出,所谓会意字,实际上是在“象形、指事…直接表意”  相似文献   

20.
对苯酚的俗名,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P115中写成“石炭酸”而乙种本下册P195写成“石碳酸”,“炭”、“碳”之差,甲、乙两种版本不统一。究竟写哪个好,本人认为,俗名应该用“炭”较妥,应将乙种本上的石碳酸改成石炭酸。翻阅我国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工具书上,我没有看到有“石碳酸”之写法,均写成“石炭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