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文化的结构怎样,它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这都是近年来大家关心的问题,本人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故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人类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两个基本层次,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世界文化是由单个具体的民族文化组成的;另一方面,任何民族文化只有置身于世界文化的整体中,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参照,才能充分显示其民族的特性,才能正确地反映出它的真实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的整体性问题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列宁早就明确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①但国内学术界的绝大多数论著往往把世界史写成国别史的汇编,或者是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简单相加,没有把世界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揭示它的总进程、总趋势、总特点以及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也就没有完成世界史学科自身的任务.加强世界历史整体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世界史学科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仅就世界历史整体的形成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它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科学地看待全球化,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全球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4.
(一) 民族文化是与世界文化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一个民族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发展着的文化,既包括了传统文化的成份,又容纳了正在生长与发展着的现代因素。它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既以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又在拥有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与之相沟通。在当今国际交流频繁、信息渠道畅通、语言障碍逐步消除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材提出了"世界文化"的概念,并分别从"整体性"和"共性"角度来诠释文化的世界性。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教材提出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个概念,并由此得出结论:"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种整体与部分构成关系下的世界文化,在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世界文化只是各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二的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的教学中,每当讲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知识时,教师和学生总会感到有点困惑,困惑之处在于:从教材来看,似乎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都定位于共性和个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而且很多复习参考书和练习也是这样讲和这样考查的。但教材中又讲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世界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两者则应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胜、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人类交流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民族文化资本的积累和流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具有的话语权甚至会间接地推动世界的"话语"流向.因此,在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如何积累和利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抵制世界上的文化中心主义、提倡文化的多元和超越,是每一个公民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译界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现代美国教师的作用,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教师与文化保存、文化改良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既定的生活方式或社会传统。它由那些社会性的传递结果组成,这些结果都是人类经验的结晶,通过它人们延续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语言、习惯、道德、工具、制度、知识、理想和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发展情况的反映。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进步和提高。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承担着中华文化的传播、道德文明的传递的历史责任,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其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两个侧面,不可分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倘若抽调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那么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因为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文字排列组合的游戏。相反,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的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无法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效果。那么,人文是什么呢?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的文化活动、劳作、创造性的显现与喧染。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是什么呢?对此,我国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了精辟的阐述。她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的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可进行人文教育。仅以阅读教学为例,几百篇精选的课文,可谓包罗万象,组成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油画作为一个画种而真正为中国人接受是从“五四”开始的,它是作为西方先进文化而被欲求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中国接受的。在每一次中国文化的变动与起伏中,这一画种都剧烈地反映出变化中的中国,它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潜藏着一种“对立”意识形态的前卫作用,它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当今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油画肩负着两重使命,这两重使命也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去,以求在世界文化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在中国油画滋生的土壤——学院中,中国油画偏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表达思想、描绘世界,进行交流的社会功能.因此,学习外语必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乃至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上的两种不同语言,它们各自反映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英汉词义的差异,借以说明英汉词义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人类文化的子系统的数学文化,它所涉及的是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与整个文明的关系;数学本身作为文化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它是构成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本文从5个不同侧面欣赏了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是一门科学,但是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之一。新洪堡特主义的代表人物魏斯格贝尔(J.L.Weisgerber)认为文化首先呈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最真实的文化现实,是语言将人类导入文化之中。人、世界和文化由语言连接成一个整体。"语言不仅开启了世界,也建构了世界"。1人们所持语言不同,对外部的认知也会不同,进而导致各民族文化出现差异。每一种具体语言都带有某种文化印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独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思考节日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人类优秀文化和传承美德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来源,大致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通过人类实践的不断演变而成的,可称为自然型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类是人为、有  相似文献   

17.
注重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修养、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它是时代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南昆铁路是国家本世纪末对西南地区的一项宏大的扶贫工程,是滇黔出海捷径和沟通西南与华南的主要通道。它的开通将带动西南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审美观念的变革与发展。它构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开拓进取,追求现代化建设的美好目标。所以,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坐标中,构建沿南昆线的民族审美文化系统的有序性是一项紧迫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民族审美文化有序性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二是怎样建设有序的沿南昆线民族审美文化系统。本文对这两个问题作些思考。 一、民族审美文化系统有序的原理。 民族审美文化是一个具有有序结构的系统,这可从民族发展的历史事实得到证实。这里主要是从协同论的观点来分析被历史确证的事实,探寻民族审美文化发展的规律,以求为构建沿南昆线民族审美文化系统的有序性提供依据。 1、民族审美文化和有序构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数学的概念和命题,比如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第二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数形结合思想、消元法、交轨法;第三则是关系到数学文化层面,小到一个人的数学观念,大到一个民族的数学传统.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但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创造,再通过个体间的交流与整合、知识的淘汰与优化,然后才成为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另一方面,人类创造了许多文化,数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其它文化交织在一起.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探讨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才有意义.同时,在探讨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时,…  相似文献   

20.
人是文化塑造的。文化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育的背景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定势,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教育的母体,教育(含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二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它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与结构,也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或许是文化的革新。不抓住文化这条根本的主线,教育改革很可能达不到效果,就算是出现短期的好转,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时的问题可能解决了,但是不久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