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就在于让人高效地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让人愉快地工作。学校是“人一人一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是人,目的是培养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要求实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在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这当然是对的。校长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应该对教师予以高度关注。有句话叫作“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教师的生命在学生之中”,所以,校长应以教师为本,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历来片面强调个人为社会服务,片面强调为人类作贡献,似乎追求个人的幸福是耻辱的。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近年来呈滑坡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语文教师选择了放弃,认为学生到职业学校来,主要就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像语文这样的“豆芽课”可以被忽略。其实,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的人文素养有关密切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让学生成为用“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两条腿走路的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人文性”被提升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重新探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从人文主义观念出发,使课堂生活成为一个涉及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道德活动等方面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一、实行人本管理,做“人文化”校长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就在于让人高效地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让人愉快地工作。学校是“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是人,目的是培养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要求实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怎样“以教师为本”?一要变“强制指令”为“…  相似文献   

5.
一、实行人本管理,“做人文化”校长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就在于让人高效地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让人愉快地工作。学校是“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是人,目的是培养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要求实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在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这当然是对的。校长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应该对教师予以高度关注。有句话叫作“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教师的生命在学生之中”,所以,校长应以教师为本,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历来片面强调个人为社会服务,片面强调为人类作贡献,似乎追求个人的幸福是耻辱的。其实,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互相补充和促进的,既要我为人人”,也要“人人为我”。冯恩洪校长认为“,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不可取,一个校长既要珍惜学生的幸福,更要尊重...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应立足于三个“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尤其要秉持“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青 《成才之路》2014,(8):29-29
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观是:人文语文,享受语文。 新课程标准说,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的课程。我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创造、进步,所以,人文性应该是它的归宿点,也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意的地方。因此,我提到了人文语文。这要求语文老师要有博大的爱:爱教材,爱学生,爱四十分钟的课堂,爱所面对的一切。爱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基础,有了爱,人文关怀才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乐 《天中学刊》2000,15(1):97-100
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教师打骂、体罚、污辱学生的事件,暴露出一些学校教师思想上的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而这些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则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人文关怀意识的历史性缺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一是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育本质和意义理解上的无知和误识;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严重漠视;三是长期存在和延续的单向制约的教育体制及“病态”的教育文化的消极影响;四是有些地方的教育环境中教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10.
张亚明 《教师》2010,(2):47-4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改正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尤其要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在审美中扩大视野,在人文的关怀下丰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导刊》2009,(2):I0002-I0002
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坚持“面向现代化,体现实验性,突显个性化”的办学方向,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创设优质的社会化教育环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唐彦 《四川教育》2009,(6):F0002-F0002
坐落在成都市城南新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成都高新大源学校,2006年7月由两所村级小学合并而成。三年来,学校坚守“人文和谐、民主科学”的办学理念,以“艰苦奋斗、团结大气、科学管理”为发展思路,以“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宗旨,脚踏实地,务实践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师,善待教师——这是校长应该始终牢记的,因为学校的所有工作,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只能通过老师来完成;更因为,我们的老师太难了!那么现在教师的状况如何,学校在具体管理中应该怎么做呢?一、关注师生不能“厚此薄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正确学生观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于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提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将企业的“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服务。因此,社会也好,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学校内部管理也好,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努力探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的变化无疑是非常可喜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把它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斯腾豪斯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进一步拓展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并且把这一观点引入到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树伶 《成人教育》2005,(11):20-21
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由组织中的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要素组成。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应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尊重、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也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情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6.
苏使如 《考试周刊》2012,(72):30-31
很长时间以来,中职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培养目标,针对这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比例严重失衡,笔者从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谈起,主要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赞美学生这三方面来体现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古城台小学始建于1964年,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文化浸润,古城台小学已经成为人文氛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雄厚、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882人,在册专任教师8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42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54人,党员39人。多年来,“古小”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  相似文献   

18.
赵文秀,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赵校长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管理学校,使学校在教育改革和教科研等方面成果显著。她明确提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发展的园地”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孔凡权 《考试周刊》2013,(98):11-1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材大多是由充满人文气氛的篇章组成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经典文章的人文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如此,教育教学才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师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围绕“人文关怀,求真求知”的学校办学思想,努力践行“让每一个钱中人都拥有成功机会”的课程理念,让钱中的师生能在钱中校园中快乐幸福地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