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无"贼"     
时下热映的<天下无贼>我也看了,说真的,很多情节看过也就淡忘了,倒是傻根的质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能是出于职业敏感吧,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读者.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读者不也是这样质朴可爱吗?媒体,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他们常爱用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报上说的".那一刻我想到我们的读者就是傻根(没有丝毫贬损读者的意思).傻根的质朴几近于"傻","傻"得让人感动,以至于连有"职业道德"的贼都被他感化了,舍身相护,圆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  相似文献   

2.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2000年起,一直订阅贵刊。刊物好的方面很多,我不多说,我想提一点建议:刊物要大众化,是否减少一些学术味道浓厚的文章的篇幅,适当增加《通讯员园地》的篇幅。说实话,对广大基层通讯员真正有指导性、有帮助的还是这个栏目。因为在该“园地”发表文章的都是一线通讯员,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正是大家的心声,他们的经验体会正是他们实践的结果。对我们,尤其是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大有裨益,而他们在《新闻爱好者》的读者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又到刊物征订时候了,希望贵刊能有所改进,这对扩大…  相似文献   

4.
我们图书馆阅览室一共只有五百个座位,但是每天到馆里来的读者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因此阅览室异常拥挤。虽然读者很多,但是借书却不多,因为来馆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附近大、中学校的学生。他们到图书馆来不是利用我馆藏书,而是来温习功课,或做课外作业,把阅览室当做学校自修室用。每天晚上和星期天读者中,学生佔百分之九十。在考试时期学生人数更多,门口隊伍排得很长,阅览室秩序也不好。这样就使那些经常来我馆借阅图书的机关干部以及其他成份的读者无法在馆内阅览。他们对图书馆意见很大。我们虽然曾经考虑过,学生佔用阅览室做功课是不好的,但又觉得我们图书馆附近学校很多,不让学生进来做功课恐怕行不通。而且每天来馆的其他成份读者也不太多,就没有识真来研究徹底解决的办法。一九五五年曾一度不让学生到馆里来做功课,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供职于《河北农民报》,担任副总编辑也3年有余。在此期间的多数时日,我背起行囊奔波在农村这方天地里,与广大的读者有了真诚的交往。他们对我的热情和质朴,对报纸的厚爱和期望,激励我时时在思索和探求:报纸靠什么来生存和发展? 它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才能有效的体现? 事实的回答,归根结底取决于读者的重视程度和传播的效果。我懂得了新闻传播除了要有  相似文献   

6.
书林偶感     
假如我是一个读者今年以来,不少地区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乘客”、“假如我是一个顾客”、“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等讨论活动。这些讨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好处很多。我想,我们图书馆界,是否也来个“假如我是一个读者”的讨论? 因为“假如我是一个读者”的讨论,它把宾主位置(也就是读者和管理员的位置)完全颠倒了过来。而这一颠倒,就能促使我们设身处地的去为读者们着想。例如:  相似文献   

7.
刚刚主编一个儿童刊物不久,要说的却是一个难堪的话题。 刊物的读者是孩子,童言无忌。他们敢说真话。何况又是来自穷乡僻壤,那里的山泉绿地是纯洁自然的,那里的孩子更是质朴无暇。读他们的信我想起了希望工程里的大眼睛女孩。 孩子的信是这样的—— 主编叔叔(阿姨): 你好!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埃利希·霍乃克对新闻工作者说,他们的工作应不断地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这要注意很多方面。使读者或听众易于理解即是一个方面。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报道事实是否能使读者或听众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我  相似文献   

9.
关掉电视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这是对我们生活中已经须臾不能离开的一个居家朋友的驱逐令。虽然事实上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我还是不依不饶地要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也许,正有很多的读者和本人一样怀着同样的心思。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在不同的场合谈到卡夫卡或卢贡内斯时,说过大致同样的话:读者共同参与创作了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也是这样的,比如,对鲁迅的作品读者参与了很多的创作,让后世提到鲁迅就想到鲁迅之外的许多意向,比如,在包括闫红等很多专业读者的参与下,曹雪芹的《红楼梦》形成了—个庞杂的红学谱系。  相似文献   

11.
在去年五月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的在京儿童文学作家的座谈会上,我曾作了一个关于《扩大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域》的发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外国儿童文学中的财富确是很多,其中经过外国作家加工和改写的民间故事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把这些作品介绍给我们的少年儿童读者,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国外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了解,也有助于对他们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只是由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原因,它们都不免或多或少地含有某些消极的因素,因此我们搞翻译的同志也不敢太去碰它们——我自  相似文献   

12.
感谢与祝贺     
《新闻知识》编辑部:值此《新闻知识》创刊三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作为《新闻知识》的一位热心的读者,我常常为我们这些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在我们巴林草原深处的军营里,有很多战士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他们争相订阅《新闻知识》。我对《新闻知识》更有一种特殊感情和偏爱。她之所以  相似文献   

13.
宅男的衣柜     
我有几个男性朋友,高个儿高薪高IQ,可就是讨不到老婆。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一直单身。急坏了三姑六婆,也急坏了我们这群瞎操心的好朋友。我给他们总结经验,没有桃花运的最大原因是对穿衣的态度不正。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没有忧愁,再大的困难我们见过,从不低头。凝聚每份爱,点燃颗颗心,生命挽起生命让天长地久…”悠扬的歌声飘荡在姚安上空,鲜花簇拥的舞台下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那一张张黝黑质朴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与温暖。  相似文献   

15.
本刊自1981年初创刊以来,至1990年底,已经整整10周年了。为了了解读者对本刑的意见,以提高本刊的质量,我们在1990年第2期内,附上了“《历史档案》读者意见表”。在其后的五六个月中,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寄回的意见表。由于收到的意见表数量很多,意见各异,难以一一回信作答,谨在此做一综述,作为我们对读者意见的一个总的答复。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涉及读者提出的主要意见和要求。对于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而本文未能提及的读者,首先,我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其次,我们将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以足够的重视。从收到的意见来看,读者对本刊既有赞扬,也有批评,总的来说,赞扬多于批评。陕西读者刘长昆说:“我是你刊的新订户,虽则刚刚读了1990年第1、2期,但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好刊物,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许多在别的刊物上看不到的关于近代历史的实际资料。”甘肃读者刘世兴说:“贵刊创办以来,为读史研史提供了大量原始史料,贡献非小。”香港读者高国豪说:“贵刊所载之文章颇有份量,引用大量的档案作例证,而且所载  相似文献   

16.
一刘波,也许是他参与了写作《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因而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他现在是北京军区《战友报》社长。刘波是以通俗、质朴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笔赢得读者的。你可知道,刘波小时候是个故事迷。他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在他的故乡——滹沱河畔一个绿树掩映的小村村头上,听一位老人说《水浒》。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通俗、质朴的语言艺术风格,启动着他幼小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他迷恋上了通俗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正如他后来说的:“那时我还不能写,也不会听门道,只会听热闹,但我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界在优秀典型人物的报道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象早年家喻户晓的雷锋、王杰、焦裕禄,近期的张鸣歧、韩素云、孔繁森等,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许许多多普通人在不断地创造着不平凡的新闻素材,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新闻宝藏。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发现普通人中的典型。并宣传好他们,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普通人中的先进典型,有可贵的闪光点.他们身上具有质朴、可亲的品质,使常人赞叹不已。我感受最深的是我…  相似文献   

18.
最近,《河南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大学生寻短见,众子弟兵献爱心》的新闻稿。这篇消息从线索到素材都是由我们处郭副处长帮助收集提供的。类似这样的事,在我报道生涯中有很多很多。我是河南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的测绘员,平时工作繁忙,接触面窄,下基层机会少,搞新闻报道有很多不利条件。就在我苦于没线索、找不到东西写的时候,处里的同志伸出热心的双手,一他们处处留心,只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都要想方设法收集,一旦遇到好的新闻素材,他们就连忙提醒我、通知我,使我抓了不少“活鱼”。去年元月11日,李参谋下新兵连考核新兵,…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本刊诞辰45周年,很多读者和作者给我们寄来了贺信和纪念文章,他们在贺信和文章中除对本刊45年来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外,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刊篇幅有限,这些贺信和文章不能—一刊登,但我们将把读者和作者对本刊的关爱和期待作为鞭策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们也将认真研究读者和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把刊物办得更出色。 一编者一  相似文献   

20.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