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备课札记砀山县实验小学尉美兰第四册《春天来了》指导观察,图文印证。教学中以观察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按照“地里──麦苗──小河里──几只鸭子──河岸上──柳树──青蛙──操场──教室”由远及近,由左及右的顺序观察彩色图。看图解疑:“①地里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引导学生看图看图就是对画面进行观察。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看图。怎样看呢?首先,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画面和自己的观察习惯,确定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可以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可以由物到人,也可以由人到...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的睡衣》是一篇看图学文.凭借画面学课文,通过学习,知道图文讲的是什么,图文告诉我们些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课后思考练习中的三个问题紧连着课文的这三段内容.教学重点在第一、三自然段,难点是“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为什么特别引人注目”这个问题.为了落实本课教学任务,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去组织教学.1、充分发挥图的作用.学习课文前,在进行简要的准备性谈话之后,凭借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可安排五次看图.第一次看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说一说;画面上都有谁?还有什么?画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次看图,要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之上,说出“邓奶奶”、“护土”、“针线包”这几部分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第三次仔细看图,说一说邓奶奶在干什么?她做得怎样?(引出第一自然段,再学习课文).第四次认真看图,回答:邓奶奶、护士面前有什么?读第三自然段,看课文中的哪几句话是画中的内容?(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五次看图,把整幅画的内容连起来看,边看边总结全文.理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周总结为什么总是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五次看图,每次的目的、要求都不相同,如果与学文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看图有几个毛病:一是乱看,无顺序;二是只注意"好玩"的部分,其他视而不见;三是往往只看人物,不看景物或次要人物。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看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会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春天来了》是一篇画面集中、语言精练的看图学文教材。我是这样指导的:观察时,采取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的观察方法进行。开始看图,只需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和六年制第三册1课《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的景物,展示出了秋天的田野风光。教学这篇课文可抓“看、读、想、说”,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一抓“看”,引导学生观察图意1.从上到下看,图画上看到了什么?2.从远到近看,图  相似文献   

6.
第六组课文由看图学文《送水》、《荷花》、课文《赵州桥》和习作例文《参观人民大会堂》组成.教学建议如下;一、教学中应有所侧重《送水》是看图学文.本册书前配有一幅彩图(图4),教学一开始可运用以前学过的先整体后部分 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麦收季节,两个少先队员挑水慰问在地里劳动的人们和抬麦穗的小学生.然后观察远处、中间、近处.启发引导:在麦地里劳动的是什么人?他们的神态、动作、姿势怎样?画得最大的是什么人?用的劳动工具是些什么?最后可根据课后练习题(1)进行图文对照,训练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能结合图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进行合理  相似文献   

7.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看 图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观图兴趣,关键在于教师 的培养,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的启发和 诱导。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课后要 求学生去春游,观察春天有什么变化,为此 我出示了春游图。接着提问:春天来了,大 地、小河、花、草、树木都怎样了呢?经这 一提问,激发了儿童强烈的观图兴趣,于是 我让同学们认真看图,又问:野外的景色美  相似文献   

9.
“看图说话写话”是培养小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最好形式。由于画面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画面内容具体,有利于学生言之有物;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强指导学生看图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清主次,捕捉画面中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教师应反复说明看一幅图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看一幅图要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由人到景一步一步地去看,分清主次,捕捉画面中心。强调要“看得准”,弄清图中所表达的时…  相似文献   

10.
“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是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的座右铭。这一“法宝”同样适用于看图作文教学。因为看图作文内容来源于图 ,学生须凭借画面写文 ,因而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一看 :整体观察 ,初知图意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但观察时普遍带有随意性 ,不善于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 ,我要求学生从整体着手 ,把人、物和周围的景物联系起来观察 ,弄清这幅图 (或几幅图 )讲什么 ,是写景或是写物 ,还是写人记事 ,用一两句话说出图意。这样学生观察时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 ,就能较快地抓住画面的主题。  二看 :…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看图学词)一、看彩图,说图意教师指导看图。一边看,一边找,看看冰雪、种子、果树怎么样了;看看田野、山冈、小河在什么地方;看看天空、地面的色彩;观察人物、动物的活动。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师:这是一幅什么图?生:这是一幅美丽的“春天”图。(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引出课题(板书:燕子).让学生思考:燕子的体态是怎样的?它的羽毛、翅膀、尾巴各有什么特点?(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二、看图.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语言给予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面,让他们边看边回答: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板书:春天)从哪些事物判断画的是春天的风光?(板书:柳、草、叶、花)  相似文献   

13.
一、利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看图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观图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的启发和诱导。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课后要求学生去春游,观察春天有什么变化,为此我出示了春游图。接着提问:春天来了,大地、小河、花、草、树木都怎样了呢?经这一提问,激发了儿童强烈的观图兴趣,于是我让同学们认真看图,又问:野外的景色美不美?一个同学回答:野外的景色很美丽。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周燕(乐平市一小一、观察有序。“看图”是“写话”的基础和关键,看不懂图就无法把图意表达清楚。因此,在看图写话时,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仔细看图,弄清图上画了些什么,都有什么人,有哪些景物,周围环境如何,知...  相似文献   

15.
一、看图是说话和写话的前提。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本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从人到物,先主体后背景地观察,看清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是说的一件什么事,以帮助学生掌握图的中心内容——植树。教师结合本基础训练第四题儿歌(三月好风光,大家植树  相似文献   

16.
《小竹排在画中游》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短义。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秀丽的景色,语言亲切、画面优美。根据教材特点,可这样设计教学。一、由留入手,以图助读“看图学词学句”中的插图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词句的凭借,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碚养观察能力。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可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揭示观察、思考:1,这幅图画了谁在做什么?2说说阿中有什么,两岸有什么?3看到箩筐里的米,小孩抱在怀里的鸡,你会想到什么?从老爷爷的动作和表情看,你猜想他在说些什么话?4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  相似文献   

17.
《小猴子下山》是“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多幅图学文。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可以通过“看、读、说、演”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辽——了解回意“看”就是观察图画。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教师可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搞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五幅图。待学生认真观察后问:①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再进一步看图,边观察,边思考:①小猴子下了山都到过哪些地方?②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③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相似文献   

18.
看图作文,是根据画面所描绘的内容,结合一些合理的想象写成的文章。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练笔手段。通过看图作文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看”。在看图作文中,看是基础,是前提。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画。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可以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人到物,反之亦能。一般应根据图的内容而定。先纵观整体,获得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9.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一、看———了解图意“看” ,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 ,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 ,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 ;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  相似文献   

20.
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它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弄懂图意的基础上,才知道如何去写。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效果较好,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一、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以小语第五册看图作文《悄悄话》为例,首先让学生通过投影看清图画,从画面入手,从画面出发,图上画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时间、地点,再看发生了什么事?看图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学生通过仔细看图,从窗台上摆放的一盆生机勃勃的蒜苗以及地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