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在他的《琼斯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音响效果、幻象、独白等以往剧作中使用的手法和技巧,把表现主义那种揭示人物意识和心理动机的合理内核同塑造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者,他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独白和旁白。莎士比亚对独白、旁白手法的运用,表明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以及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塑造典型性格中重要意义的认识。莎士比亚对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早期的喜剧和历史剧中,这种手法的运用较少,也较单纯,即使少有的内心矛盾,也不需经过曲折的斗争道路就迎刃而解了。随后,由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尖锐,他的悲剧,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笔锋更往前伸,探幽入微地触及人物灵魂深处,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斗争,表现悲剧因素的外部冲突如何引起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这时的独白无不回荡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深深地触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牛汉早期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带给他诗歌创作戏剧化的启示。诗人汲取戏剧文学的有益养分,将戏剧元素注入诗歌,运用戏剧化手法进行创作。戏剧化场景的呈现,戏剧性独白、对白、旁白等言说方式的巧妙设计,使其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戏剧化手法在牛汉诗歌中的运用,代表着一种新的尝试,促进了诗歌艺术与戏剧文学的融合与发展,加速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人物的性格,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展开,对哈姆莱特的第一个独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评论,并着重分析了独白中的语言的表达和意象的运用与全剧的关系,提出哈姆莱特的第一个独白是整出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把整出戏非常完美地、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6.
鲁迅《野草》中包含了三种话语模式,即独白模式、对话模式和自由间接引语模式。这些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话语模式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自我灵魂的剖析,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生命体验的视野中,独白是个人抒怀言志之生命叙事,与对话并不对立,但并不当然地导致道德学习主体的失语;独白式道德教育也不必然是自说自话、不听人言的道德灌输,如果过分地追求对话之形式,势必导致师生之间无意义的滥语.独白与对话互相交融,独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教育方式,是对话的前设环节;对话由师生的独白交互进行,教育者可以独白,道德学习者亦能独白,这些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道德教育的对话过程.故对话式道德教育不能简单化地贬斥独白、消解独白,而要既倡导对话,又尊重独白,并努力建构一种让生命在独白中对话并在对话中独白的话语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8.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9.
郭爱芹 《现代语文》2006,(12):28-28
新教材(鲁教版)第五册第三课节选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第三场,即全剧的结局部分。剧中人物语言简明、形象、生动,蕴涵着浓郁的诗情。其中罗密欧向帕里斯和朱丽叶表达哀悼之情的独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当时的内心情感,而最能体现他情感的,则是独白中的十个“啊”字。鉴于此,笔对其作了如下梳理。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荣获诺贝尔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在美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围绕“人,永不言败”的主题,在“老人形象”塑造上运用了肖像描写,正面叙述,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我姿的艺术手法,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多姿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诗人出身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中仍然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格调,这便使他的历史剧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情.诗歌的直接运用,剧中诗意般的正面人物形象,抒情诗般的独白和舞台说明的抒情意境是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诗情的四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2.
王家卫电影独白语言微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卫是当今世界华语电影杰出导演之一,大量的独白是其影片特点之一.他的影片对话往往不遵循格赖斯的交际 "合作原则",不能完成语言交际职能,独白则承才旦起表情达意的职能.同时,王家卫的独白不是个人独白,而是"众声杂语",形成了碎片式的叙事风格,与<玩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能更好地揭示"真实".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14.
现代哲学强调“对话”,但一般并不一概地否定和拒斥“独白”,相反.却认为作为个人言说的“独白”是“对话”的背景和基础,或至少互为背景和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背景、基础和条件,“对话”则无必要也无可能。真正的“独白”,其中包括科学经验的“独白”,是经历了内心“对话”的独白,是将“对话”情境  相似文献   

15.
决战     
一陆小凤(独白):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四条眉毛。任何人都可以长四条眉毛,只要你尝试过不刮胡子,我不会介意他人怎样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的胡子长得比我的好看。陆小凤(独白):我还以为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不会有忌妒心,因为他太老实啦。在我出道的时候,我认识一个人,因为他喜欢穿和尚的衣服,所以很多年之后,他有个绰号叫老实和尚。陆小凤(独白):我从没见过一个像他那么喜欢入室盗窃的人。他到现在已经是四进宫了,前天他又偷了隔壁张员外的四姨太心爱的宠物———一只精明的小猩猩。现在他又和前几次一样跑路了,我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多样,描写精妙,这得益于他在表现主义手法上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对这类作品中雾、陆地、大海、岛屿的象征性,面具的运用,独白、旁白、对白的交错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亮程散文的语言别开生面,独具特色。表现为白描式语言,简洁利落;独白式语言,细腻深刻;调侃式语言,风趣活泼;俚俗式语言,生动朴实;精警式语言,意味深长。他用裹抉着泥土气和牛粪味的诗性语言,自由地书写着“一个人的村庄”,书写着他的心灵世界和他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对独白的一味摒弃。相反,则是要在对“独白”这一既定模式的超越中寻求新的话语增长点,也就是最终要在对“独白”的超越中走向一种崭新的、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大量运用了戏剧独白的形式,揭示了哈姆雷特从一个无知善良的孩子,一步一步的迈向成熟,最终成为一个英勇的战士的过程。剧中几段独白逐次推进哈姆雷特人物性格的转变,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英雄成长史。尤其是在独白中体现的面对生死,复仇,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引发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的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造之中渲染抒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