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一般的新闻教材没有将领导活动报道单列为一类,但事实上,领导活动报道是在我国的报纸版面中所占比例甚大的一类报道。如关于领导接见外宾、参加庆典仪式、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检查工作、走访群众等的报道,都属于这一范畴。据一家地级党报初略统计。平日刊登的领导活动报道就占该报一版所发新闻条数的15%左右。 对领导活动进行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传达了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又反映了党和政府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也有助于树立领导干部形象,密切干群关系。在指导和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3.
一张党报,受不受读者的欢迎,接近性如何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把办报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努力接近读者,接近群众,才能更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才会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如何做到面向群众,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末,怎样围绕面向群众的要求,深入进行新闻改革呢?我们金华日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对报道内容进行改革。随着报纸在城乡读者中的影响的逐步扩大,市机关各部门越来越重视通过报纸来指导面上工作,因而出现了领导人活动、一般性会议报道和一些“决定”、“意见”、“通知”等之类的文件报道在版面上有增多的趋势。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对报道内容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先后两次报请市委对市领导活动和会议、文件报道作出必要的规定,并经常向各部门及各县市作解释工作,尽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曾有部队政工领导这样概括基层官兵看军队报纸的顺序——“从后往前翻”。何以如此?有基层官兵一针见血:一二版除了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剩下的全是“表扬稿”,没有什么好看的。用新闻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新闻版上“新闻”少,可读性不强。以工作报道为主的军内报纸怎样赢得读,是当前军事新闻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6.
一种概念及其界定打开报纸和广播电视,在各类新闻节目和版面中,各级领导活动的报道总是不绝于耳,从这种广泛的客观存在中,我们的新闻业务提出了一个课题,这就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领导新闻”。什么叫领导新闻?就是那些以各级党政领导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报道。简言之,领导新闻就是领导活动的报道,因此,在本文中亦称其为领导活动报道。与会议新闻相比,领导新闻的外延更广。绝大多数会议都有领导参加,  相似文献   

7.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8.
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对报纸、广播、电视上的“三多”(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领导讲话多)啧啧有烦言。他们寄语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普通劳动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新闻界近些年来对“主人”的宣传是不够的。“三多”现象犹如顽症,报纸的黄金版面,广播和电视的重要新闻节目,几乎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一统天下”。有的报纸甚至把过去的一些好栏目如“群芳谱”、“在平凡的岗位上”、“凡人新事”等去掉了,似乎把宣传普通劳动群众当作一种“应景”“应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领导活动报道上头版、上头条,成为各级媒体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就拿报纸来说,头版是报纸的脸面,是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然而,各地党报的头版显要位置,经常都被当地领导的调研、会议、检查、慰问等活动报道占据。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就少之又少。这样,导致党报的阅读率和影响力大为降低,和群众的关系渐渐疏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1.
韩导勤 《新闻界》2001,(4):59-59
时下有不少地方的新闻媒体,无论你是翻阅报纸,还是打开电视地方新闻频道,都不乏这些方面的感觉:一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在一个版面或一个节目的地方新闻中,常常有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是有关各种会议的报道。说“滥”,是说有许多本来可不报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都作了报道。对此,群众揶揄说:“这个会,那个会,让读者观众也泡会海”!二是官员活动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地方领导大凡开会、下基层等,一有活动就要报道。说“滥”,是说除了地方领导,大大小小的官儿、随员都争相见报、上镜头。对此,群众戏言称:…  相似文献   

12.
1997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要求省报“少报领导,少登空话”的消息,读来令人品味.我国的报纸,尤其是各级地方党委机关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新时期的读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功能,如何使报纸这一特色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都要求我们报人要多些大众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的党性原则,也必须体现在符合人民意愿这一立足点上.早在1948年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应“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彩地反应出来.”我们的报纸应以满足大众需要为主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却片面理解报纸的党性原则,以多登党委领导的讲话、活动、会议而自命为“紧跟”.一些同志热衷于会议报道、领导随访,笔头对着上面,结果使报章陷入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圈,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和配角.也有少数报人私心杂念太重,为了自己的位置、饭碗,两眼唯上,把报纸办成了“领导集锦”.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是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的立足点还没有真正放到面向人民群众上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阅读报纸,从头版开始。党报头版,也称为要闻版,它集中体现党报的舆论导向、编辑方针和新闻特色,它是报纸的旗帜,是读者最重视、最关心的版面。党报办报第一要务就是要办好头版。由于党报头版承担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一些领导活动和重要会议的报道必须得刊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重灌输轻说服、重宣传轻服务的惯性,使党报头版稿件指令性的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版面编排很难出新意。如何让头  相似文献   

14.
编辑应当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我们每天面对几十数百条稿件,如何处理其轻、重、缓、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是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又是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报纸编排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因此,一版的右下角通常成为不被人重视的“报屁股”.多年来,我们强调“区间优势”多一些,重头稿件往上放,下面一般发简讯之类.这样做的结果是,编排人员顺其自然摆稿,主观能动性减少,版面的变化由于缺了一个角,显得生气不够.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量越来越大的社会,经营好晚报一版右下角,是报纸发展的需要.一、为多层次信息传播提供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则,一张报纸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党报的一张晚报,不可能把一版头条处理成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内容.故而,精心操作右下角,将弱势变强势,就能够拓展有限的空间.倒头条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报道面拓宽了,报道的层次增加了,杜会新闻、法制新闻、群众呼声、批评揭露、综合分析等都有了天地,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综观羊城、今晚、武汉三家晚报七月下旬十天的一版倒头条,上述新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武汉晚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今晚报以反映群众呼声、抨击不良现象的小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报纸首先应该面向群众。一张报纸,在大政方针、路线原则上,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但具体的报道就要考虑群众的需要。报道不能仅仅考虑地方党委的反映,也要考虑群众的反映。报纸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报纸办得好不好,需要群众来回答,群众喜欢或不喜欢,总是有道理的,要不然就没有个标准。”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专题摄影报道上头版头条,《新疆日报》是经常这样做的。”“画刊从四版走向一版,《新疆日报》曾做过这样的编排”。这是“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执行主席许必华在开幕式报告中的两段话,他对《新疆日报》版面运用新闻图片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这次由全国77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共16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对全国报纸一版刊用新闻照片进行了评选后,《新疆日报》只获得“优秀奖”。一家曾备受专家推崇的报纸,在这次评选中仅获得了一份近似“安慰”的优秀奖,而在这一、两年里,全国许多报纸的一版照片选得好,编得精,用得大,用得活,走到了两年前居于全国报纸一版运用照片第三位的《新疆日报》前面。那些获奖报纸有哪些成功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如果说一张党报的面貌与总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自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见诸报端的消息,尤其是要闻版,题材唯上者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领导机关报道多,基层单位和群众报道少;工作角度报道多,读者需要角度报道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读者对此很不满意,有的甚至戏称报纸是“黑头文件”。当然,重要会议、领导的重要活动不仅需要报道,而且要舍得版面,配以言论,突出报道。问题是凡会必报,凡是领导参加的活动就得上要闻版,凡是领导讲话,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老话、套话、空话,也充斥版面,这就大可不必了。人民群众是报纸的受众主体,也是报纸报道的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要真正休现在办报上。消息在选材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9.
让“百姓”新闻上一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地市级党报中尤其难。 一是因为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新闻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地市领导对党报一版的认识不易改变; 二是客观上地市级党报不仅要承载本地市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中央和省级的重要领导和会议的新闻也不能漏掉,因此,“百姓”新闻上一版是地市级党报多年努力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一位与会者指出,当前党委机关报的宣传与传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报道领导层的会议和活动多了一些,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少了一点;歌功颂德多了一些,舆论监督少了一点;于是,报纸接近领导层多了一些,贴近人民群众便少了一点。这位与会者认为,此种“三多三少”的状况不加以改变,我们的党报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