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愈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他与孟郊等人一起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诗歌创作表现出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诗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运用、艺术构思、营造意象、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孟郊是中唐时期与韩愈齐名的著名诗人,时有“孟诗韩笔”之说。他是以“苦吟”著称于世的,诗风尚险怪。由此形成了他诗歌最为显著的审美取向——奇异美,主要表现在句式的错落、炼词造句、修辞方法的怪用、怪异意象的塑造等多方面。孟郊诗歌奇异美的形成是与中唐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艺术个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的乐府诗在他的诗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独特的一生中,作为诗人,他的乐府诗创作吸收了民间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在继承前人相关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他以个人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学才能,在中唐的诗歌的创作中而卓然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4.
孟郊诗歌带给读者的是读之不欢、弃之不舍的非常独特的审美感受,这是中唐奔竞士风的反映,也与孟郊真率坦诚的个性气质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孟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孟郊诗歌里的许多意象都是激烈冲突、不和谐的。在人与自然、我与"群"的对立中,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优美等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狰狞、血腥和悲观。孟郊的诗歌创作,昭示着一种新的诗歌风格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于水 《考试周刊》2011,(17):33-34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苦吟"著称于世,身处封建社会由极盛转衰的中唐。孟郊一生都为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而奋斗,一生呕心沥血创作五百多首诗(现存)诗歌,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唐诗的发展降至中唐大历年间,齐梁诗风学滥,创新求变成为贞无以后诗坛的最强音。韩愈顺应时代的潮流,率先更新诗歌,其诗瑰奇险怪意象的成因很多,既有时代的客观要求、艺术的迁延渗透,更有诗人主观精神失辐射和诗人执着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精神对孟郊诗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宗教作用于学创作的深刻性、复杂性,同时认识随着社会化的演进,人们的审美思维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茨维塔耶娃以其独特的个性,写下了大量新颖优秀的诗歌。茨维塔耶娃具有敏锐的感觉和奇妙的想象,诗中的语言灵活。茨维塔耶娃也非常注重诗歌写作技巧,她的诗歌具有一种陌生化效果,使诗歌与众不同。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词语、标点符号、分行,探讨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探究陌生化在其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茨维塔耶娃以其独特的个性,写下了大量新颖优秀的诗歌。茨维塔耶娃具有敏锐的感觉和奇妙的想象,诗中的语言灵活。茨维塔耶娃也非常注重诗歌写作技巧,她的诗歌具有一种陌生化效果,使诗歌与众不同。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词语、标点符号、分行,探讨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探究陌生化在其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意象的问题;在诗歌创作中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意象是诗歌思维过程的必然结果,是诗歌艺术的本质因素。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特别是诗意的深度。诗歌境界的妙处,如果离开了意象的内蕴,离开了意象间的整体结构关系,使几乎无从谈起。诗歌艺术,就是依靠外在形式──看似简单而内在又包容了诗人心灵深层意识可能的特殊语言载体来实现其独特的信息传递的。可以说,诗的意象已经进入了这种多维性质的表达层面。意象是以表象的物质形式显现于诗歌之中的,但它却是诗人超越物质实在而进行主观重构的结果。凡是优秀的诗歌意象都是…  相似文献   

11.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开山人物,他的独特经历和个性造成了他在诗歌审美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即追求一种“不美之美”,他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不大引人注意的对象,如苦寒、贫病、怪奇、恐怖等方面,从而表现出一种以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景观.  相似文献   

12.
韩孟诗派之奇崛生新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孟诗派在创作中都各自追求一种怪奇的美学风格。韩愈追求新奇生硬之美 ,贾岛以清苦奇僻为美 ,孟郊很喜欢萧索清峭之美 ,李贺追求清幽凄艳之美 ,卢仝以朴拙雄浑为美 ,刘叉则以狂劲直为美。韩孟诸人打破了古典抒情诗的和谐优美和种种程式 ,开拓创新 ,并各自成家 ,大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 ,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奇特而罕见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3.
郑珍为诗,濡染于其师程恩泽,而与同代诗家祁寓藻、何绍基、曾国藩俱有宗宋倾向。但论者每谓郑诗师法韩、孟,并取元、白。其实郑诗取于韩盂,要在学问与脱俗两端,接引元白而去其俚俗,亦于二者为然。郑珍在创作上并溯韩、孟、元、白,却十分切合黄庭坚诗学强调学问和力避凡俗的基本主张,正是在这一根本的方面,郑珍诗显示了与山谷诗学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论焦延寿咏昭君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延寿和昭君是同时代的人,他写过两首咏昭君的诗。这两首诗在咏昭君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一、焦诗是现存最早咏昭君的作品;二、焦诗最早将昭君个人与国家命运结合到一起;三、焦诗是赞颂昭君出塞这一倾向作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焦仲卿别论     
我国现当代多数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杰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这一主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性格特征一个方面,且认为其性格软弱,而很少从艺术审美价值、诗歌史上的地位等角度去认识。实际上,焦仲卿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坚强反抗者、一个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丰满形象、一个改变了古诗中男子受谴责地位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大解是中国当代诗坛中生代诗人,在全国较有影响。诗集《岁月》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诗集记写了他人生岁月的点滴和片断及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他的诗中,诗意与哲学融汇,生命与语言互证,历史进到现场,时间停于空间,在外与内、大与小、轻与重的辩证中,架构独具个性的艺术天地。他的诗的话语风格简洁、灵动、柔韧而明丽。  相似文献   

18.
就诗人情怀而言,孟浩然"壮逸"诗的典范不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而是《自洛之越》《寻天台山》。他的《采樵作》《万山潭》《九日于龙沙寄刘大?虚》,表现了淡泊自足而又豪迈潇洒的情怀,既冲淡又壮逸,无论在他自己的诗歌中,还是在盛唐诗坛,亦或是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些诗表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超越体验,在庄玄和佛禅之外别开新境,使山水田园诗人笔下较为暗淡的人生归宿问题具备了敞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王维在盛唐诗坛上开宗立派,主要缘于其山水诗在情景关系上对前代的超越。他的笔锋,将山水诗境推向“情景相谐、理意俱融”的和谐境界。他对自然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形成了一种玲珑淡泊的清雅诗境。此种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的一种外化,是其寻找生活本真、向往天人合一境界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20.
韩盂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在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中,韩孟诗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们的咏物诗寄托深邃、内涵丰富,在对外物的吟咏中,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世态的批判。另外,他们还在创作中刻意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和新奇反常的立意,追求一种生新、奇峭、怪异的风格,达到以丑为美的审美效果,给咏物诗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