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 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  相似文献   

3.
试论工程创新的一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  相似文献   

4.
安全:一个工程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工程伦理学已成为跨学科协作研究的典范。美国国家社会环境研究中心的成立运行,更是从制度、规范层面全面促进多学科协同创新,荣誉研讨课程也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在课程教学中运行协作研究的重要方式。研究并借鉴美国工程伦理学、社会环境研究中心、荣誉研讨课的运行经验和管理规范,能够促进我国各类学校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跨学科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史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委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的自然辩证法核心期刊之一。在首都以外办这样面向全国的刊物,历经2 0年,办得这样好,确非易事。这2 0年中,主办者为此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见。同《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相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一个特色是重视科学技术史学研究。这三家刊物的封面都有其各自的标识语,大同而小异,这“小异”便是个性的体现。从三组标识语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专家学者: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洛阳师范学院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未来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洛阳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科学技术哲学论坛”拟于2011年10月中旬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24-26日于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科技伦理学、科学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祝贺与希望     
最近看到甘肃省科学学研究会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经济·社会》杂志,感到十分高兴。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它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科学、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个客观规律,促进“四化”建设,是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经济·社会》杂志,抓住这个重要课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组织探讨科学、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对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整个领导活动正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宏观决策开始走向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这种新形势下,一门新兴的以研究复杂的社会发展战略、政策与管理等问题为目标的科学——现代软科学,正在显示它的强大生命力。现代软科学是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研究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的、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产物,它利用信息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行为科学等许多理论与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等现代  相似文献   

12.
龙敏 《科协论坛》2009,(12):4-4
11月13日~1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江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许多哲学学者、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文章通过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特点与趋势,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具有“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动力”“德育与工程伦理教育混淆”“理论研究的分散性”三个特点。并提出三点建议:紧跟国际前沿,致力于本土化研究;注重教育实践,大胆尝试创新;推进跨学科融合,转变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工程”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工程”外延的逐步拓展,“工程”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工程”应当由自然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领域。工程哲学不仅要关注自然工程,而且要关注社会工程。在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不可或缺,在反思人们改造世界的认识活动中,“社会工程哲学”与“自然工程哲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 成,她是让现代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正确 的哲学观念的指引下,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思路 和研究方法从事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 济发展的学科。自然辩证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辩证法教学 如何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 优秀的创造性人才,是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中 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 8月 2 1日至 2 4日 ,“全国第十届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 38所高校的 5 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 ,副秘书长王玉平、张明国等学会领导出度了会议并讲话。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汉静到会讲话 ,祝贺会议在山西大学举行。山西大学社科处等部门积极协助会议的举办。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17.
叶明 《科学学研究》1990,8(4):91-99
为提高美国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开发有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改进各级工程教育,加强大学技术创新能力,增进教师、学生和工业部门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倡导了一种位于大学校园内从事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工程研究中心,本文就美国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的背景环境、构思过程、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创办程序等方面作了述评。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以及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评论》2009,6(4):128-128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的纪念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将于2009年9月19—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纪念《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被我们称之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一门学科,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自从它在我国草创以来就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1956年和1987年的两次定名都采取了折中方式。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发展规划时,用的是“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这个学科重新定名时,用的是“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我们对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相当于西方国家的Scienceand Technology Studies,即“科学技术学”。这…  相似文献   

20.
夏劲 《科协论坛》2004,19(8):38-4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3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