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克服综合素质评价育人仅仅依靠评价自身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课程要素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日常课程教学活动的结合,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的过程统一起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课程转化,需要深刻理解转化蕴含的多重驱动力,合理构建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转化的理论进路,厘清促进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校本实践教学具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特质。开展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有利于解决实践育人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打造实践育人特色品牌,奠定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要确立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取向,加强思政课校本课程研究,增强思政课教师校本课程建设执行力,发挥大学社区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阵地的延伸、课程资源的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亲身体验、同伴合作、自主探究,融合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黄伟 《江苏教育》2023,(45):21-23
课程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核心价值追求。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时,要用好课程资源以激活育人价值,优化课程结构以增强育人功能,丰富课程实践以凸显育人成效,创新课程评价以推进育人深化。  相似文献   

5.
为发挥地理学科育人功能,推进高中地理育人方式的变革,本研究探索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区域资源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构建核心概念知识地图,建设区域资源库;研制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确定融合点和融合策略,形成区域资源与室内教学、国家课程与户外实践融合两种融合类型;生成基于课程标准融入区域资源的室内教学设计案例和户外实践...  相似文献   

6.
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分部门占有和运作、教学保障条件不足、育人成效有限等是农林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表明,以课程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理念为导向,准确把脉本科生思想政治动态为基础,制定体系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合力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保障,是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提高育人成效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管慧 《青海教育》2023,(Z1):54-55
党建工作和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两个重要抓手,两者相辅相成。完善融合发展的育人工作机制、整合融合发展队伍资源、建立融合发展的考评方式、拓展融合发展资源平台,努力推进两者的深度融合,是立足新时代实现育人工作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相通,通过身份认同、情感联结等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转化功能。但目前由于其在重视程度、适应性和实践落地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致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受限。促进高校校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需多方有效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更新校歌育人理念,做好校歌育人定位,创新校歌育人模式,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铸魂育人"这个本位价值,关键在于引领大学生实现思想重塑价值、主体激励价值、实践导向价值.高校应把准"铸魂育人"的工作定位,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三个实践向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的实现路径是: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发挥新媒体的"隐性教育"功能,实现组织育人的"阵地保障"功能,挖掘文化育人的"思维解构"功能,释放实践育人的"行为引导"功能,探索心理育人的"内省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晶  李建群 《教育科学》2004,20(5):19-22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校外课程资源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要素。是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的最佳德育资源.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通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显 《成才之路》2023,(31):25-28
用好红色资源,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等方面意义重大。高校应着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内容体系上构建红色资源的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中切实发挥关键课程育人、聚焦课程协同育人、探索实践育人、增强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启锋 《湖南教育》2014,(12):46-47
当前很多学校把开发和应用德育课程作为育人的新平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呈现的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殊不知,德育课程要真正发挥出育人化人效果,需要创造性地用活现实中的德育资源,尤其是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德育资源。换言之,要在生活场中完成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落实全程育人与全方位树人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担负着思政育人的职责,课程思政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深入挖掘离散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内容,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功能.主要论述离散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资源搭建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针对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15.
“做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做数学”搭建了“指尖数学”“实验数学”“应用数学”课程的整体架构。教师要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文本性”课程资源、“物质性”课程资源、“创造性”课程资源以及“制度性”课程资源等。“做数学”能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将“教育形态的数学”转化为“生命形态的数学”。“做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了数学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普遍存在思政教育比较薄弱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在民族器乐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从立意——正心、渗透——入心、变式——稳心、撼魂——炼心四个维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四方面构建符合本专业特色的“思政+专业”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育才+思政育人的教学体系闭环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发挥育人价值的重要平台。文章在研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科学内涵基础上,以合肥师范学院在暑期实践活动中发挥育人功能的平台为例,从精神、制度、行动、实践成果四个层面探析构建与实施新时代“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平台。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创新实践育人渠道,发挥实践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实验小学22年来推进“京剧进校园”工作,使之从当年的一种兴趣培养逐步转化为一项特色课程,从激发孩子表现力的“小天地”逐步转化为创造学校生命力的“大舞台”.本文重点从京剧的传承意义、基本特性、育人功能以及开发利用京剧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以课题为抓手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李俊婕 《科教导刊》2023,(8):112-114
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基于此,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实践落实应从开发优质劳动项目和劳动资源、设置固定的劳动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运用课程评价等方面切实发挥好劳动课程的独特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科的本质是育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实践是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学科实践以学科独有的方式学习学科,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科,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发展素养转化;学科实践助力学科综合育人因素作用的发挥,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开展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学科实践活动,首先要将学科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科实践目标;其次需基于学科特点设计高价值、多维度、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再次要形成以问题为引领、活动为主线的学科实践运行逻辑;最后要提供多方面支持,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科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