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培忠 《文教资料》2009,(23):56-57
高考诗歌鉴赏部分年年都考到它的内容和情感,读懂内容、把握情感是关键一步.本文围绕"读",把对诗歌的理解分解为两步,先是初步诵读,寻找切入点整体感知内容;再是细细品读,分清类别,把握情感.  相似文献   

2.
王颖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2):49-50,60
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可以启发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更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创作者的情感累积到一定限度的情绪爆发,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质.在语文教学的四大类问题中,小说和戏剧的情感表达相对隐晦,而且是通过演绎来叙述的,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可以存在异同.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大多是通过作者的亲身感受表达出某种情感需求.读者只有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经历,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深刻意义.诗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抒发的情感是一种共同性的群体感受,并不局限于作者的个人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5.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也是诗歌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之所以富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情感阅读在诗歌理解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诗歌教学的研究,细致归纳了几点关于情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设计思路】《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围绕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特点;采用比较、补白、联系生活多种手段理解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进入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关注诗歌的表达形式,让学生通过仿写习得方法,表达情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用情赏诗     
情绪和情感是诗歌的基础,诗歌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很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对诗歌进行有效感知、感悟,达到师生互动、共同鉴赏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充满感染力的美读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美读时,阅读者往往可以和诗人一起翱翔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默读,美读,朗读,学生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去见诗人见过的世界,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思想,通过美读,学生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以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部分占有一定的数量,有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中生僻字繁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读不懂,难以理解,就会产生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对诗歌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注重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有效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歌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在声律、音韵中感知,在抒情意象中解读,在情感渲染中体验,提升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最终使中华文化得到深度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应试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诗歌教学呈现教条化发展情势,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呈现程式化,这种“脱敏”现象的产生,极大降低了诗歌教学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正视诗歌教学的现实性,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强化学生诵读、探寻诗歌诗眼、捕捉诗歌意象等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感知意境的积极性,并通过对诗歌的炼字凝情展开渗透性理解,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联想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领悟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境,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对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希望以此提高诗歌鉴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理解和欣赏诗歌,真正能够感知文人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技巧,感悟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内蕴。要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文体的本质出发审视诗歌教学,发现传统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探究诗眼"和"炼字"存在的弊端,提出诗歌教学的三种策略:探究需叙述顺序、理解情感矛盾、体会意象内涵.试图在此基础上,还原诗歌的生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7.
张怀卿 《现代语文》2005,(7):127-127
一、美的感知能力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我们读别人的作品,能理解它的内容,并不一定能体会它所具备的内涵美.对作品的理解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而对作品的美感则更多地表现在情感和想象上.  相似文献   

18.
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感知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二是学生自读,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朗读诗歌前,老师可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诗歌: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以“酒”为线,感知其情,通过知人论世、体会声韵之美.把握意象意境等方式,理解李清照三首词的不同情感,感知其人生轨迹与人生境态。(重点)2.学习诗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掌握抓情感关键词、抓意象意境、抓事件典故﹑抓修辞手法抓节奏韵律等读懂诗歌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